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困境下更应放大世博效应 缓冲器作用抵御冲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1日 10:09  解放日报

困境下更应放大世博效应 缓冲器作用抵御冲击

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

6月22日晚拍摄的“红妆中国馆”。被称为“东方之冠”的中国馆是整个上海世博园区体量最大的展馆之一,其“外衣”的“中国红”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经过色彩专家和设计团队一年多的“红色追寻之旅”,中国馆最终选用了7种不同的红色为中国馆调色,其中“外衣”用了4种红色。4种红色,有民俗、传统、时尚、现代之分。将于8月份全部穿上“红衣”的中国馆,届时将向世人传达喜庆、吉祥、欢乐、和谐的情感。新华社记者 任珑 摄

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低迷,可能要经历较长的调整时间。应对当前日趋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把投资拉动转化为消费拉动,已势在必行。促进经济转型,扩大对外开放,即将到来的世博会是一个难得的契机。

经济危机背景下,如何借助世博会推动经济发展?日前召开的“转型中的上海2009”———上海信息论坛上,上海市信息中心主任王思政指出,1933年大萧条时期,芝加哥世博会成功举办,这一历史经验对于中国、上海值得借鉴,争取最佳投资收益,努力放大世博效应,搭好全球化的开放平台,充分发挥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缓冲器、转化器和催化器的作用,办好一届“在危机中看到希望”的世博会。

缓冲器作用抵御危机冲击

回顾历史,世博会独具的凝聚人气、汇集资源的功能,在抵御危机冲击,缓冲衰退影响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29年,一场经济危机席卷美国和欧洲大陆,美国作为危机的发源地,经济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为了抵御危机的冲击,芝加哥世博会作了许多的创新,如发行债券、建立会员制、设立企业馆,尤其是在第二年同期将本届世博会再次举办。这场跨越两年的世博会共吸引了将近4900万参观人次,仅在第一年就直接或间接地向社会提供了近10万个就业机会,并且给举办城市带来近4亿美元的营业收入。

王思政回顾这段历史指出,历史似曾相识,芝加哥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当年治疗了人们受到的经济创伤,增强了人们战胜经济危机的勇气与信心,使美国以及欧洲国家逐渐走出经济衰退的阴影。世博会的这种“缓冲器”作用在中国上海世博会也应有所发挥。

当前,全球正经历着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并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伤害。国际和国内两大调整周期产生共振,也放大了我国经济受到的负面影响。这种情况下,利用2010年世博会,来稳定、提振经济就显得尤为重要。王思政引用了一组数据:根据投入产出模型初步测算,2004年至2010年,世博会投资和消费合计将拉动上海GDP增加1900.35亿元,年均拉动GDP增长2.0个百分点;拉动长三角地区(指沪苏浙全境)GDP增加3161.28亿元,其中对浙江和江苏GDP的拉动量分别占21.6%和18.3%。世博投资以及大量的人流带来的消费对长三角地区扩内需、保增长具有重要意义。2004年至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筹办和举办将吸纳就业人数105.5万人,年均吸纳就业人数约15.1万人,有助于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

为了更好地抵御金融、经济危机的影响,充分发挥世博会的作用,有效地维持人气,解决世博会后园区土地二次开发、招商引资等低于原先的乐观测算问题,王思政建议,如果经济形势继续疲软,可以借鉴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的成功经验,将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时间适当延长(1999年昆明世博会也延续了半年),利用大量的人流增加门票收入,并拉动旅游、餐饮、住宿、交通和购物等消费的增长,将世博会的投资拉动转化为消费拉动,更好地发挥化解危机的缓冲器作用。

转化器作用促进经济转型

在经济低迷的时期,文化休闲产品能带给人们心灵上的慰藉,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因此,在历次危机中,文化休闲业不但没有受到明显的冲击,还在危机中逐渐壮大起来,成为抵御危机的重要力量。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就是个很好的案例,它有力地推动了美国商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如好莱坞文化、迪斯尼文化)、出版业的繁荣(如《读者文摘》等)以及服务贸易的出口等,为美国经济转型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今美国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和60%以上的广播节目,所发布的信息量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发布信息总量的100倍。时代华纳、迪斯尼公司和布隆伯格等国际性媒介集团傲视全球。

王思政认为,世博会是全世界文化交流融合的盛会,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举办世博会更有利于促进文化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经济转型升级。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展示世界各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承世界文明,弘扬民族文化。世博会举办期间的各类文化演出活动数以万计,再加上全市举办的各类节庆活动,预计每天有20万—30万人次中外观众能够参与各类演艺娱乐活动;世博会后,世博会所建设的大型活动中心、演艺中心、主题广场等将为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提供必要的空间,继续发挥文化展示、交流功能。同时,世博会也是先进文化融合传播的一个重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上海可以博采众家之长,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学习国外文化休闲业的成功运作经验,为上海文化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以进一步提升文化产品的层次,优化文化产品结构;“引进来”还要“走出去”,举办世博会,将提高上海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有助于将上海的文化休闲旅游产品推向世界,扩大文化出口。

文化休闲旅游业具有低能耗、低污染和高附加值的特点,是上海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同时,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业将有效地扩大内需,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与当前的“扩内需、保增长、促转型”战略不谋而合。借助世博会的举办,上海商旅文将紧密结合,促进文化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有助于解决上海经济短腿问题,推进上海服务经济的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改革成果和消费升级的需要。

另外,2010年上海世博会也是提升上海城市形象的一个有利契机。一方面,筹办、举办世博会对道路交通、应急处置、运营管理等政府的组织管理能力是一次大阅兵,有助于提高城市的运营管理水平,形成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将为今后开展大型活动提供管理经验支持,为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软环境;另一方面,世博会对上海市民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迎接世博会,上海大力倡导文明礼仪、广泛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将进一步提高上海城市文明程度。

催化剂作用推动扩大开放

有一种说法,举办过世博会和奥运会,是国际大都市的一种标记。这句话有些绝对,但也有其根据。现今大家公认的国际性大都市,纽约、巴黎、伦敦、东京等,都是举办过奥运会或者世博会的地方,欧美国家争相举办世博会,尤其是美国,一共举办过30多次大大小小的世博会。

对于明年即将到来的世博会,王思政指出,随着参展国家的不断增多,在世博会这个面向全球开放的大平台上,各国之间在经济上相互依存的程度渐趋提高,全球一体化的格局日益明朗,最终与世界银行、IMF、WTO、国际奥委会等一起形成了不可阻挡的全球化浪潮。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王思政认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其背后的推手也是全球一体化。全球一体化伴随着信息化的融合发展,资源全球配置,效率大大提高,成本大大降低,世界范围的过剩将危机传导至地球村的每个角落,带来了人类发展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危机。其波及面之广,影响程度之大,前所未有。不仅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也同样受到严重的冲击。

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全球一体化带来的问题仍需在一体化的平台上解决。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扩大对外开放的又一次重要机遇。2010年世博会将有超过2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前来参会,参观人数将超过7000万人次。上海应该联合各方力量,努力搭好这一开放性的大平台,推介上海,推介中国,让创纪录的参展国家和参观人数在这个大舞台上探讨一体化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迎接新挑战,抓住新机遇,力克时艰,勇创世博会新的辉煌,促进全世界的共同发展。(实习生 王迪 记者 杨群)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