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馆
【核心报道·引文】
【主题】打开世博看世界
【作者】晓德
【正文】
从1851年5月1日至今,世界博览会已经走过了159年的历史。当年,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人,动用全国的经济力量,为第一届世博会布展。在强大的国力召唤下,10个国家应邀参展。
159年后的今天,世博会第一次来到中国。2010年5月1日的上海,确认参加国家和地区、组织已经超过240个。对于两年前刚刚成功主办过奥运会的中国来说,世博不仅是展示自身形象的机会,更是中国人吸收和了解全球先进科技与文明成果、全面触摸和感知世界的一个窗口。
在这个前提下,我们需要重新打量世博,重新了解世博。
丹麦的小美人鱼和日本的遣唐使船因何而来?最大的太阳能应用将如何展示它的风采?在上海,7000万客流会给这个城市带来什么?
或许直到今天,经历了各种世博新闻的狂轰滥炸之后,你对世博依然一头雾水。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届盛会,我们选择了不同的词组,为你一一答疑解惑。
随着众多国家和地区政要的纷至沓来,世博将给上海,乃至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又是在如何影响着这个城市人民的生活?在全球,那些主办过世博会的城市都留下了怎样的如“东方之冠”一样的标志性景观?或许直到现在,你只是远远旁观,除了对埃菲尔铁塔(那是1889年世博会带给巴黎的礼物)的记忆外,对这些仍就不甚了了。世博会上曾发生和将要发生什么,我们用词典的方式,为你指点迷津。
还有一些事情,可能你在此刻依然无法理解,比如上海禁止市民穿睡衣上街,比如反盗版的专项行动前面也要加上“迎世博”的前提。而你的困惑,其实也是我们的困惑。在通过世博展示形象和城市管理之间,在市民生活和世博盛会之间,如何协调和运作,需要集体探讨的智慧。庆幸的是,更多的人没有做“沉默的大多数”,他们不断提出问题,并在这一点一滴间求得进步。
1876年和1878年分别在美国费城、法国巴黎世博会展出过的自由女神像,是一名法国雕刻家送给美国的礼物。时任美国总统尤利塞斯·S·格兰特曾称:“我们国家从此拥有了自由的象征!”而在1851年的伦敦世博会上,为了保护海德公园内的几株大榆树,“水晶宫”设计者英国园艺师约瑟芬·帕克斯顿调整了设计,既保护了大树,也使工程得以顺利进行。“唯有自然才是真正的工程师。”约瑟芬的感叹,奠定了举办世博会必须尊重自然的准则。
那么,上海呢?我们还要再问一次:除了奇怪或伟大的建筑,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给中国和世界留下什么?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生活的主体,当然就是如你和我一样的芸芸众生。
那么就请从今天起,让我们一起打开世博,好好观察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