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泽厚连续3天走读世博 漫谈城市建筑和人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9日 07:56  东方早报

  李泽厚,1930年生,湖南长沙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歇根大学、科罗拉多学院、斯瓦斯摩学院客席教授、客席讲座教授等职,1988年当选为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1991年后旅居美国,著有《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思想史论》、《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论语今读》、《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等。

  八旬李泽厚的世博三天

  8月31日下午2时许,MU5110航班准点降落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李泽厚看起来精神很好,疾步行走着,完全看不出他今年已经80岁高龄。

  这比之前他原定计划10月份的世博行,提前了一个多月。早报特意为这位哲学家量身定制了一份三天的观博行程:第一天,参观欧洲片区,主要参观西班牙馆、德国馆、法国馆;第二天,亚洲片区,主要参观中国馆、日本馆、沙特馆;第三天主攻浦西城市最佳实践区,主要参观城市未来馆、汉堡案例馆、罗阿案例馆。

  “这次来世博会主要就是看建筑,因为建筑是最能长久影响人们心理的艺术形式。”李泽厚说,一个月前,他专程赴欧洲,去看了布拉格那栋“跳舞的房子”,他对建筑很痴迷。

  走在世博园里的李泽厚,就像一个快乐的孩子,没有章法地“横冲直撞”,逮到哪个不用排队的场馆他就往里冲,他不时指着某个场馆的外形说:“这个好,很后现代……”

  在李泽厚眼里,英国馆无疑是最后现代的,西班牙馆的藤条篮子外形也十分吸引他,还有德国馆不规则切割的外形……究竟有多美?李泽厚却道:“美是一种感受,无可名状,只能说这个世界需要的是丰富和多元。”

  中国馆给李泽厚留下了壮观之美的印象,他认为,用一幅《清明上河图》来展示中国的历史是最绝妙的:《清明上河图》展示的是北宋汴京的世俗生活,它不是高人雅士在吟诗弹琴。中国在北宋时就有那么发达的市场经济,所以中国馆展示的是市场经济。《清明上河图》展示的也是当时的城市,又恰恰符合这次世博会的主题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一天晚上,当李泽厚再次路过念念不忘的英国馆想一睹真容时,门口长龙依旧。在绿色通道入口,工作人员要求李先生出示身份证,证明自己75岁以上,才能进馆。李先生恰巧没带身份证,无奈之下只能再次与英国馆无缘,但他却一点也不生气,还说:“这就是形式规范,他做得对。”

  专题执行:卢雁 储静伟 许珈 龙毅 陈辉楠

  专题文章:

  李泽厚观博:清明上河图体现中华民族生命力

  李泽厚赞赏德国馆后现代外形设计(组图)

  李泽厚漫谈西班牙馆:世界需要多元和丰富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