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解读中国馆:充满喜悦振奋激情的文化建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9日 12:04  世博网

  主题:充满喜悦和振奋激情的文化建筑——解读“中国馆”

  播出时间:2009年3月21日13时(中波792、调频89.9)

  嘉宾:中国馆副总建筑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倪阳

  主持人:高源 叶波

  主持人高源:亲爱的听众朋友们,下午好!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东方广播电台的《世博进行时》节目。我是高源。

  主持人叶波: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叶波。欢迎大家收听今天的《世博进行时》。

  主持人高源:今天是2009年3月21日星期六,今天距离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还有406天。

  主持人叶波:对。在今天的节目时间里,我们非常高兴请到了一位嘉宾,这位嘉宾太厉害了。

  主持人高源:这位嘉宾是中国馆副总建筑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倪阳先生。

  主持人叶波:我们非常高兴请到了倪阳先生,就世博会中国馆整个的设计,来给我们说一说。

  主持人高源:对。包括中国馆,它的建筑等等。

  主持人叶波:让我们有请今天的嘉宾,中国馆副总建筑师倪阳先生。

  主持人高源:你好!

  主持人叶波:你好!

  嘉宾倪阳:大家好!

  主持人叶波:非常高兴请到你。而且我们知道,你的时间排得相当紧,稍后要坐飞机赶往广州。

  主持人高源:因为倪阳先生也是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副院长,自从开始担任了中国馆的副总建筑师之后,是一直两头跑。今天做好节目,马上又要飞广州了。

  主持人叶波:我们直接奔主题。大家所关心的中国馆的整个的设计,我们还是从外观开始说起。您给大家介绍介绍,当时是怎么想到用这样一种手法、一种表现方式?

  嘉宾倪阳:这是全球华人的投标。当时投标的时候,作为院里来讲非常重视,何院长当时就组织了很多人,积极参与这个投标。作为我们来说,因为当时思路上可能各有不同,最后就分成了三组,其中我帯的这组就中了标了。

  主持人高源:倪阳先生首先是把自己怎么和中国馆的渊源,先给大家作了介绍。听您刚才的语气好像是说,不知怎么就中了标了?

  嘉宾倪阳:不能说是不知怎么样吧,反正还是经过了一些考量。只不过因为“中国”这个概念太大、太纷乱,很难通过一个建筑表达出这么多的中国元素。

  主持人叶波:当时你们接到这个课题,它肯定有一个命题?

  主持人高源:就是中国馆。

  嘉宾倪阳:就是中国馆,还有一个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他的就是任你想了。当然还有一些技术参数,那些对一般的人来讲,可能不会很关心。

  主持人高源:比较专业的。

  嘉宾倪阳:对,有些专业的东西在里头。

  主持人高源:当时你来参与投标,你当时要设计这个东西,肯定脑子里首先会有一个理念出来?

  嘉宾倪阳:其实一开始并不是直接进入到建筑设计。我们开始的时候是对中国的所谓故有的一些文化的理解和发掘,因为我们认为任何一项单一的东西很难代表中国文化。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我们也说这个问题,就是应该首先认可什么东西适合表现这个建筑,下一步才是怎么去做。所以当时在设计的时候可能想了非常多的东西,比如关于中国文化上的一些东西,中国的文化上有很多的元素,比如诗歌,比如中国对红色的喜爱,比如戏剧,很多东西都是很有意思的。

  主持人高源:都和建筑是相通的。

  嘉宾倪阳:对。包括京剧的脸谱,包括音乐,这些东西都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中国文化方面的一些元素。还有中国的一些文物,比如器皿,如鼎等这些东西,都是礼器,它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非常灿烂的一方面。

  主持人高源:您说到器皿,我要插一句。中国馆现在其实已经初具雏形了,到世博会的会址去,已经能看到外形了,叶波还专门拍过照片。它好像就是一个上面方方的,上面大,下面瘦下来、小下来,有一点点像中国古代器皿的意思。

  嘉宾倪阳:对。刚才讲的几点,包括文化、文物,还有中国的建筑上一些意象方面的东西。比如建筑上,大家可能都会对中国的建筑,特别是应该叫汉人的建筑,不是说清朝的,清朝它是继承了明朝的,就是文人的建筑。我们中国的建筑,比如以前有一些九宫格,它是在城市规划上有它的理念在里面,当然我们这里不可能展开说。

  建筑本身,中国一直坚持用木建筑,木建筑斗拱,斗拱本身就是木结构穿插的一种形式,其实我们拿的是它的一种穿插的理念。所以,这些都是我们一开始对文化上的理解,但最后怎么样上升到一个建筑能代表这些东西,我们认为很难去表述,所以我们用一种可能相对不太确定的,就是说属于这个思路不太确定,也许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最早时我们认为应该是一个很有气势的东西,所以当时最早的想法是抬起来的一个建筑,这种建筑可能会造成一种力量感,就是有空间、能振奋。我觉得这可能就是作为我们在当时的中国的一种慢慢恢复的自信,可能是有一个相互的牵连在里面。

  我们觉得这还是一个舞台,这个放在黄浦江岸,因为黄浦江是上海的一个历史舞台。借着这个机会,也能表达我们中国人的一些中国文化的舞台,是宣传中国、展示中国、走向未来的一个舞台。因为中国的舞台也是那样的,一个空间,上面有一个盖顶。

  主持人高源:下面有些立柱。

  嘉宾倪阳:对,也有这种意象在里头,我们是有这些想法。但最早的时候就是四根柱子,上面是一个空间,后来做着、做着就认为一个是太简单了,一个就觉得面积放不进去了。后来通过发展,就慢慢拓展出像现在这种很多骨架相互穿插,四根柱子把它抬升起来的这么一个器皿的形象,当时我们把它叫做“中国器”。因为这里面牵涉的元素,可能很多人认为像斗冠、像屋檐,特别开始的时候还有一些水幕,我们本来还有珠帘,就像垂帘那种,本来四周是一个垂帘的,是非常纯净的一个盒子,里头一个中国的这种星。后来因为专家提出,可能这帘子有点啰嗦了,就把它去掉了。但我们觉得这帘子其实很有意思,因为中国的文化,其实大家都知道是一个中庸的文化。中庸的文化,它很多东西不确定,有朦朦胧胧的感觉。比如我们中国人喜欢玉,玉是一个半透明的东西,它不像水晶;外国人喜欢的水晶,它是一个非常晶莹剔透的东西。

  主持人高源:就有点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

  嘉宾倪阳:对。生活中其实很多东西都是这样的,含蓄。但是从外边来看,中国其实是含蓄的,而且还有内在的东西,它是向内的,不是向外的。所以我们在设计的时候,也有这个问题在里头,我们当时是想用一些帘子、水幕,把它用很现代的手法表现出来,里头是一个中国星,是这么一个概念。当然这个没实现,现在就变成星出来了,帘子被撂开了。

  主持人高源:这个也是在改变。就是说,可能人们的审美意识在改变。

  主持人叶波:时代在改变,审美观念也在改变。

  主持人高源:对。因为这样显露出来,猛的一看特别有视觉的冲击力,非常震撼的。

  主持人叶波:刚才说到了把它抬起来,好像你们当初的一个设计理念是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刚才说到的“振奋”、“喜悦”;还有一个是“气势”,您刚才也说到的;说到中国颜色,就是“色彩”。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