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志愿者:笑迎世博传递爱[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01日 18:00  世博网

  

志愿者:笑迎世博传递爱[图]
3月31日,来自日本的山路真央(前右一)和来自哈萨克斯坦的芝碧(前右二)等留学生作为世博志愿者参加活动。当日,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倒计时30天来临之际,华东师范大学近4000名上海世博会志愿者齐聚一堂,庄严宣誓,表达要服务世博、奉献世博的热情和决心。

  世博网4月1日消息:3月27日。周六。马晓一觉睡到日上三竿。这是半年来他头一次如此“奢侈”。作为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培训师,他已经习惯了没有周末的日子。揉揉眼睛,看到地上尚未开封的行李,马晓笑了——春节时搬家打包的家当,到现在还没空拆放。从去年9月,他过的都是“世博时间”,生活的重心也在志愿者工作上。

  虽然上海世博会还有1个月才开幕,但无数人已经为它忙碌了大半年。其中,像马晓这样的志愿者是最默默无闻也是最辛苦的。目前,世博会注册志愿者达20多万人,是北京奥运会的近3倍,创下国内志愿者行动的新纪录。3月中旬,作为首批上岗的世博志愿者,220多名世博会园区长期管理岗位志愿者正式上岗,全面进驻世博园区。

  上海世博局园区志愿者部部长、团上海市委副书记夏科家说,人们服务世博的热情是超出想象的,在这个春天,志愿者让世界分外美丽。

  干活儿不为钱,傻不傻?

  从2009年5月1日正式启动那天起,上海世博会志愿者的招募工作就得到社会“热捧”。

  截至2009年12月31日,通过各种方式报名的总人数达61万之多。他们年龄各异、肤色不同,职业更是千差万别,却都期望得到同一个身份:世博会志愿者。

  如果没有上海世博会,马晓的身份只是上海一家咨询公司的员工,主要给客户开发相关课件。如今,他多了一个“名头”——世博志愿者种子培训师。这个“名头”来之不易。种子培训师负责志愿者顶层“源头培训”,不仅需要出色的专业技能基础,而且沟通表达能力更得胜人一筹。

  “平日里,给企业做课件,我一个人一两天就拿下。这次,我们好几个人干了20多天也没完全满意。”他说,世博会牵涉面如此之广,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此之多,令人始料不及。备课组成员常常为了某项内容,或为寻求灵感相向而坐,或意见不合争得面红耳赤,散伙时常常已是繁星满天。

  为了便于志愿者记住课程要点,马晓总是苛求自己采用最易接受的形式,比如顺口溜或者歌谣。因此,学工商管理出身的他常恨自己文学功底不够。有时为了补一个韵脚,他和同伴绞尽脑汁、来回推敲。马晓得意地给记者念了一段他们拟定的沟通口诀:倾听最怕猜,表达要明白,赞美挂嘴边,差异莫见怪。“说起来这四句话很平常吧,可是当时想破了头。”

  世博会志愿服务要面向形形色色的需求。马晓他们必须提前预设场景教导志愿者加以应对,以尽量避免意外情况发生。比如,有人向志愿者投诉买了假货怎么办,有人说自己被指了冤枉道儿怎么办,有人无理取闹怎么办……这些都在培训课程之内。另外,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习俗有差别,志愿者如何做到“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也非常重要。

  在忙碌之余,家人的支持和朋友的转变让马晓既感动又惊讶。“我有一个特‘世俗’的朋友,以前谁要跟他说干活儿不为钱,他要么回一句‘真假’,要么回一句‘真傻’。可是,不久前我也看到他来做世博志愿者。我问他:‘感觉傻吗?’他有点不好意思:‘不傻!不为钱,感觉挺好。’”马晓说,为世博工作有一种庄严感、神圣感,这种经历多少钱也买不来。

  志愿行动是有魔力的

  在世博志愿者中,长期管理岗位上的志愿者是非常特殊的一群:不仅要求比其他岗位要高——除了英语烂熟,一般还得具有管理或心理咨询等方面的专业资质——而且要坚持工作长达9个月。很多人觉得“耗”不起。27岁的新疆小伙子杨琦开始也很犹豫。好不容易下决心了,他妈妈又表示反对:帮忙帮这么久,有必要吗?在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死缠烂打”下,妈妈终于表示支持。

  如今,杨琦成为第一个长期管理岗位“上岗者”,主要负责组织协调。长期管理岗位志愿者有什么要求和困难都可以找他,被其他人称为“班长”。杨琦的妈妈则成了“世博粉丝”,电视上关于世博的新闻必看,不明白的地方还发短信向儿子请教。“过去我妈也常来短信,不过都是问我累不累、饿没饿着,现在人家‘升华’啦。动不动就是‘中国馆到底有几层楼高,蒲公英馆真的跟照片一样漂亮吗’之类的问题,而且得到答案后还向她周围的姐妹传播,完全是一个世博志愿宣传员。”

  不过,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圆自己的世博梦。杨琦在同济大学的一些校友碍于学业安排、时间冲突等原因,不得不退出志愿者的招募。当时每个人都神情黯然。他们对杨琦说,这样难得的机会错过了,恐怕一辈子也难找回来。杨琦也深替大家惋惜。现在,他每天都把同济大学的校徽别在胸前,让人们知道“我在这儿绝不是一个人,背后还有很多同济的好儿郎,我要帮他们圆世博志愿梦”。

  虽然承载了这么多人的梦想,但杨琦并不认为自己是高尚的。他说,尽管志愿者有很多美丽的光环,可志愿服务的过程却是琐碎、磨人的,不少人会在开始一段时间后感到失落。

  “有趣的是,即便这样,现在也没有人离开,并且很快就适应了,开心地去完成。”杨琦说,志愿行动是有魔力的。

  心是热的,爱在传递

  志愿行动的魔力来自何方?学意大利语的世博会志愿者朱亦舒说:“一个人坚信做这件事是为社会、为很多人带来好处或快乐,就会产生很奇妙的力量。”她曾经是北京特奥会的志愿者,负责运动员入住酒店的意大利语翻译,如今她又“转战”世博会。

  特奥会上,朱亦舒经常通宵或半夜起来处理紧急事件,那个时候不觉得累。在她看来,志愿者服务他人,却能快乐自己。而且,某些特殊时刻的机智还让她感到自豪:一次有一名外国参展商拿来一份宣传册,其中的中国地图少了台湾,朱亦舒马上就向他委婉地表示:“公鸡缺了一只脚会跌倒的。”参展商连忙纠正过来。

  个子高高的北京姑娘赵晓晨是一名长期管理岗位志愿者,她的职责是为志愿者提供后勤保障,为志愿者设计和安排岗位。虽然还是硕士研究生二年级,但她已经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美新路公益基金中开展了近一年的项目助理和办公室管理工作。

  “刚开始报名时,只是希望能在世博会留下难忘的经历,但后来发现这样的念头不可能让自己保持9个月的兴奋状态。”于是,赵晓晨开始从今后的职业方向中寻找预期,从志愿者工作中汲取源源不断的能量。热爱公益事业的她顿感豁然开朗:世博会就是一个最大的公益项目,能够从中学习到项目管理和实践经验多么令人欣喜。

  心是热的,爱在传递。上海世博局志愿者组培训部部长、团上海市委副书记徐彬总被一股暖流感动着:“志愿者和志愿者行动在我国历史不长,大家对志愿精神的理解也千差万别。可是因为世博会,如此多人不分你我、不计酬劳地付出,足以说明志愿行为已经被社会认可,而且正在成为一种时尚。”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