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网11月26日消息:世博会志愿者招募工作自5月1日启动以来,民众参与热情远超出组织者预期,报名者每日络绎不绝。然而,有关部门却碰到一件烦恼事:申请岗位出现严重的“比例失调”,有的申请者如云,有的乏人问津。有的市民参与意愿强烈却没有时间,有的市民时间充裕却语言能力欠缺。
在日前举行的市人大代表专题调研交流会上,卢湾区调研小组的一份“推进世博志愿者队伍建设”的调研引起热议。调研建议充分考虑不同年龄、不同层面志愿者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安排,优劣互补,以解决申请者兴趣与世博会需求间的落差。
大学生是志愿者队伍的主力军。调研发现,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是能否进入园区,如何安排好时间,避免志愿工作与学业冲突。调研组建议,学校应把学生志愿服务纳入德育范畴,学生服务时数可折算为社会实践活动学时,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考评。
“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人员大都处于‘观望’阶段。”调研组建议从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工作者中抽调一批有能力、有经验、有热情的志愿者骨干担任城市服务站的管理者,以站长为核心,以机关、企事业单位志愿者为基础,为每一个服务站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保证志愿服务稳定运行。
“外企、民企员工,也有参加意愿。要调动在职人员志愿者的积极性,需要发掘和采用灵活多样的志愿者服务形式。” 调研组认为,应以在职志愿者为主力,组建不同类型的专业志愿者服务小组。有语言优势的,汇聚起来建立多语种服务平台。可通过竞标将一个个城市服务站整体“外包”给某个单位的志愿者团队,提高城市服务站志愿者队伍的整体实力。
调研组认为,中老年人虽然在体力和语言能力上有较大欠缺,但是有充分稳定的服务时间,责任心强,对突发事件有丰富的应对经验。同时,中老年人对上海历史地理人文了如指掌,对周边道路交通、公共设施和城市发展演变非常熟悉,可挑选一些身体健康、体质较好的中老年志愿者加入,“发挥他们的‘活地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