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梁建刚 实习生陈亦珈
上海世博会让人们熟悉了一群可爱的志愿者“小白菜”,也将志愿精神深刻地带入上海青年的生活。
下周初,2010年上海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又将开启,近170名上海大学生即将奔赴云南、西藏、新疆、重庆等地展开志愿服务。他们之中,不乏刚刚脱下“白菜服”又背起行囊的“小白菜”。
“上海世博志愿者的口号是‘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对志愿者来说,真正的要旨在于‘我们在你身边’。无论是世博会,还是所有需要志愿者的地方与人们,哪里需要,志愿者就应该在那里。”一位“小白菜”说。
走一条自己选择的路
从两周的世博志愿者服务,到一年的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如此时间与地域上的巨大跨度,对上海青少年来说,是什么感觉?
坐在记者对面,1988年出生的吴晓青是个典型的上海女孩,声音细细的,甚至还有些腼腆,“我以后回来,就想找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特平淡的那种。我的志愿,无关乎加分或保研。”
小吴今年刚从上海杉达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毕业,6月13日结束了在世博园的志愿者服务后,立即着手准备前往重庆做支农的志愿者服务。“这两个星期,我自己要做的事不多,就是准备点衣服和药,大多数时间是亲戚朋友们轮流给我送行。每次都有人问,有人惊讶,也有人劝我别去。也许知道,我以前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浙江临安。”小吴笑道。
相比小吴,将要去云南省蒙自县芷村镇中学做一名英语教师的高金培,则显得从容许多,“教书是我的愿望,而英语是我的强项,大学时我就在上海新东方学校做过助教,也曾义务给老外做过中文培训。我的希望就是能给云南的孩子们带去我的知识和阅历,帮助他们改变人生。”
支教、支农,这些都是上海西部计划的一部分。上海世博会志愿者组负责人介绍说,自2003年起,上海一共派遣了1421名大学应届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前往云南、西藏、重庆、四川等地开展支教、支医、支农等志愿者服务。今年,又有917名大学生报名西部计划,经过甄选后,上海将派遣170人于7月25日开赴西部,展开为期一至两年的志愿者服务活动。
至于去西部做什么,对这些“小白菜”来说似乎并不是问题。“重要的是去了,和那些需要我们的人们在一起;重要的是从当初大人们告诉你应该那样做,到而今我知道该这样做,并开始走一条经过自己的选择的路。”志愿者李王超说得很实在。
“也许是因为在世博会中服务只有14天,我还没过瘾,意犹未尽吧。”吴晓青笑着说。
世博会让我更坚定了选择
上海的西部计划并非始自今年。但无疑,今年的上海世博会,让更多上海市民与青年了解并参与到志愿者的工作中来。
“你可能不信,我要去西部,家里人都没怎么反对,很快就理解了。可能也有他们看到世博会中有那么多优秀志愿者的原因吧。”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导演系的韩敏洁,从5月28日到6月13日在世博园中担任志愿者。
对韩敏洁来说,世博会的14天,是她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参与志愿者工作,收获的却不仅仅只是满足,“更准确地说,是享受。不是我自夸,而今我堪称‘园区活地图’。这样的经历,与我以前的生活轨迹截然不同。每当有人对我说,小姑娘辛苦了,那种感觉,别提多享受。”
“世博会的经历,更让我明确,现在我们不缺赚钱的机会,缺的正是这样的经历。志愿者的工作不但能锻炼自己,还能帮助别人,这让我感到了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快乐。”小韩觉得,世博会的经历,再次令她思考志愿的价值意义,得知西部计划便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虽说去做志愿者的想法一直都有,但世博会让我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我要去尝试、经历、体会。过几天,我就要去昆明官渡区大板桥街道的云桥小学了,怎么样,不错吧?春城可是个好地方。”
“世博给我的‘礼物’可不少,我们整个团队现在早成了好朋友。”作为世博志愿者,来自东华大学的杨帅,岗位是在志愿者管理部,为志愿者们做媒体宣传工作,发挥他设计管理专业的美工专长,“更重要的还有思维方式的转变。学设计容易发散思维,志愿者管理部的工作则需要严谨。其实,这两者对于成功缺一不可,发散创造灵感,严谨才能令设计变得完满。正是这样的收获,促使我报名继续志愿者工作,参加了西部计划。”
世博这座大课堂,正在悄悄改变着上海和人们的心,这是世博给予上海的礼物。“做了这么多天志愿者,我开始觉得那句‘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的口号,不仅适用于世博会。对于那些需要我们志愿者的孩子们,我也想要传递这样的感觉。”来自上海大学的黄士升,7月18日刚刚结束自己的城市服务站点志愿者工作,即将开始他在甘肃的支教生活。事前准备时,小黄特意购买了很多世博纪念品,很多得知消息的志愿者也纷纷捐款,短短几天就募得1000多元,为孩子们买了更多,“我会将世博会志愿者的爱心传递到山区学校,并告诉所有人志愿者无处不在。”
换个角度,或许世博的这份礼物,会更易被大家理解。“举个例子,比如捡垃圾。平时很少有人会主动做,但如果你参加了一项志愿者行动,和大家一起清洁街道,那不捡才是不对的。”韩敏洁笑着说,“世博正是创造了一种氛围,大家一起努力让生活更美好的氛围,它会让更多人自然地为他人着想,为创造共同的美好生活而努力,所以才会有更多人加入到西部计划中。”
这份礼物,弥足珍贵。
体会志愿者的意义和价值
对于170位即将启程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包括那1421位“前辈”来说,促使他们背起行囊的原因,除了世博会的带动之外,总令我们想到更多。
2008年从汶川地震到奥运会,青年志愿者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当代社会的逐渐成熟与开放。对于这一代青年来说,他们展示了一种全新对待生活的方式。每一件闪烁着志愿者身影的事件背后,是当代人对志愿生活的认同。“很多感悟与对人生的体会,如果你没有亲身经历,不在现场,就不会得到。”志愿者李王超说。小李在世博园区志愿者部工作了3个多月,而今又即将启程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喀什地区参与志愿者计划。
2009年春节,李王超在网上联络到四川当地的志愿者,只身去了四川。“在那里遇到的很多人很多事,彻底改变了一直在校园中的我的人生态度。我去了北川,腊月二十八那天,我在北川的安置点看到了人们的乐观,他们的生活正在无数人的帮助下走上正轨;我去了广元,最远的一次走了40多公里山路,拜访一户人家。看到他们的艰难时我很难过,但他们说,没关系,你们能来,我们已经很高兴了……这样的感动,我不断在收获,并带给我改变自己的力量。”
那年除夕,李王超在安置点和志愿者与老乡一起吃年夜饭,一桌8个人来自8个不同家庭,“我们一起喝酒,轮流讲自己的故事和经历,在某个瞬间,我突然感到了温暖。那是一种亲人般的亲密,并让我明白,在那样的环境中,无论我做什么,都能感到背后有人在支持着我。那种感觉,不是在校园,或在物质的社会中能感受得到。这让我真正体会到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高金培与小李的经历类似,报名参加西部计划并非一时冲动,更准确地说,这应是一个从刚进大学就启动的计划。“高三毕业那年,我去了老家在河南的高中同学家里,一直在城市中的我,对那段每天平静安宁的农村生活印象太深刻了,那时我就想,能不能有一天去做志愿者,去农村帮助他们的发展。所以,我看到西部计划时就报了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因志愿者的行动,这句话在当代社会再次具有了全新的演绎。
或许,我们应当更准确地说,志愿,已经成为这一代青年成长中应有的“关键词”之一。
直面艰苦的条件学会坚强
“去西部,吃苦是一定的。”几乎每一位即将启程的志愿者,都做好了这样的打算。
“但说实话,做志愿者并没有那么难。”李王超笑着说,“对志愿者的要求在于奉献,但当你全身心地认真投入到工作中,将其视作兴趣和爱好时,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忘了什么是奉献,而且收获无数精神上的鼓励,和不同的收获,令你受益终身。”
这句话得到了很多人的共鸣。吴晓青就将这次重庆之行,视作了自己的“成人礼”。“这是一次对我的挑战。一直在校园中一帆风顺的我,自己都觉得有些‘嫩’。而这一次,我要去直面艰苦的条件,独自处理问题和面对挫折,学会坚强。”
对高金培来说,去云南的支教更像是一次令自己内心充满快乐之旅,“助人者,人自乐。无论是云南支教的这一年,还是支教归来后的生活,肯定都会有困难和挫折。但我相信,只要做自己想做的事,走自己想走的路,生活就会有意义。”
来自东华大学的杨帅将赴昆明,为云南省青基会服务一年,这是他对自己人生规划的重要一步,“在大学时,我参加过阳光志愿者服务,辅导残疾儿童。相比而言,我同样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身处西部的孩子们。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也希望能够向他们学习,学会隐忍和坚强,这将是未来人生的一笔精神财富。”
这些看法未免稚嫩,甚至有些理想主义,但正如丹麦哲学家克尔凯戈尔说,一个人只有在精神生活中,才有希望发现他的生活是有意义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