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世博 > 志愿者 >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 正文
中广网北京4月27日消息(记者李欣)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22分报道,昨天一场绵绵细雨中,世博会结束最后一场“压力测试”, 经过超百万游客的检验,世博园区的组织服务渐趋改善,而面对游客的询问,场馆的讲解员也显得更自信了。
说到世博会上的讲解员,他们大多有在国外生活、学习的经历,这群力争做到“问不倒”、“答得准”的世博参与者,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中央台上海世博前方报道组李欣在采访中就碰到了一位,她叫海燕,是瑞士馆的一名讲解员:
胡海燕:“我叫胡海燕,我在瑞士已经有16年了,在瑞士上学,在那边科研机构做学位,然后我又在当地工作了一段时间,我感觉我对瑞士的了解还是比较全面,我又是上海生的,所以我很想为世博会做点事情,就申请了这份工作。”
记者:作为在中国的瑞士人,而且您是1991年的时候就过去了,当时到瑞士的感觉,感觉瑞士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有没有独特之处?
胡海燕:“文化差异还是有的,一开始的时候我觉得给我印象最深的就觉得瑞士人是比较直爽,是对是错就会直接告诉你,或者有什么事情都是很透明的,不需要你猜测或者你觉得我做错什么事情他不说是不是有别的意思,这是我觉得人与人之间比较直接的沟通,我觉得是一个最大的差异”
记者:瑞士人对于外国人,比如说您当初刚到的时候就是留学生,包容性体现在哪里?
胡海燕:“瑞士是一个小国家,原来我的脑海里的印象瑞士可能就是瑞士人,好像没有什么外国人,外籍人,其实真正当地瑞士人,土生土长三代以上的瑞士人才占他的国家的1/3,有1/3欧洲移民,还有1/3就是除了欧洲以外的移民,我的教授周围都是当地瑞士人,他们从来没有接受中国学生到那边做学位,我的学历在那边他们都没有见过都不承认,我的教授非常努力让我的学历能够跟他们的学历做一个对应的评估,这样我就不需要重新读本科,他就是为你一个,你只是一个学生,会尽他很大的力量,让你去进一步深造,然后他给你提供奖学金,他说你要把你所有时间都花在你学习上,没有时间去工作挣钱,我会帮你申请一份奖学金,你可以安心读书,这是让我很感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