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3个多月的等待、选拔、面试和培训之后,真正一展身手的时刻即将到来,27岁的杨琦十分激动。3月10日,这位入选长期管理岗位志愿者的年轻人即将上岗。虽然具体岗位还是未知数,但是他信心满怀:“能够亲眼见证世博、亲身服务世博,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报名之初,这个学医的小伙子想得很单纯,“我要来开开眼界、见见世面,体会体会不一样的人生风景”。但是从医生杨琦到志愿者杨琦,角色转换间,要学的东西却多得出乎意料。除了世博知识、志愿者角色认知、应急处置技巧、突发事件管理外,还要学习如何在大型活动环境下工作、团队领导力技巧和纠纷调解技巧。“要学的东西比我学五年临床医学还要多”,杨琦连连吐舌。
理论课程结束后,长期管理岗位志愿者还参加了促进志愿者团队形成的七彩体验营活动。在封闭式的体验营参加情境模拟训练,辅以开放式的电视节目社会实景,让杨琦感到挑战不小。体验营训练将志愿者培训课程的要点提炼成若干志愿者工作场景,活动内容包括特殊人群服务、紧急突发状况处理、团队合作、跨文化沟通、投诉和争执处理、讯息问询和答疑服务、媒体接待等7大场景体验。“急救我懂,可是如何面对投诉、如何跨文化沟通我就不在行了”。一次,在各国风俗课上,杨琦错把一件苏格兰衣服当做西班牙衣服,引得哄堂大笑。
229名长期管理岗位志愿者中,男性69人,女性160人,年龄最大为71岁,最小为21岁,平均年龄28岁。长期聚会培训使他们也生出了家人般的情谊。为了方便联系,大家组建了 QQ群,还在世博志愿者网站(www.2010myexpo.com)上组建了论坛,分享志愿者的感受和知识。年纪较长的张小琴阿姨一开始不会使用飞信,年轻的志愿者们便手把手地教她。年轻的志愿者不知道如何协调大家的不同意见,年长的陈湘影阿姨便用自己在社区工作的丰富经验帮忙沟通,彼此都成了对方的良师益友。“但是,年长的志愿者们不喜欢被称为阿姨或者叔叔,”杨琦说,“因为作为志愿者,我们的心是一样年轻的,所以平日里都以兄弟姐妹相称。”
作为长期志愿者,有一条要求格外“严苛”:他们必须要为世博会连续服务9个月,从3月直至11月。9个月中他们除了每天不多的饭贴外几乎不再有任何收入。但为了专心奉献出这9个月,很多在职志愿者都毅然辞去了原本薪资优渥的工作。
会抱怨吗?当同龄人在赚钱时自己却拿着微薄的津贴。会害怕吗?等盛会结束后,自己找不到好工作?在论坛上,当看到一名网名为“菜菜”的志愿者问大家“报名做志愿者的初衷是什么”时,杨琦扬起年轻的脸笑了:“服务世博会,将是我一生金不换的经历。我虽然放弃了工作,但在这里增长的见识、学到的东西、收获的朋友都是最宝贵的财富,因为奉献的本身会让自己觉得很骄傲、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