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博会志愿者报名中四种错位心态引发热议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8日 16:11  世博网

  2010年“世博年”即将来到,上海世博会的志愿者招募工作也进入白热化阶段,一批又一批候选者开始接受面试和选拔,网络报名人数早已突破50万。在这群浩浩荡荡的志愿者队伍中间,有些人愿意放弃周末休息服务世博,有些人不惜辞去工作也要进园区做志愿者,热情与诚意令考官也为之动容。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在这种“申博”热情背后,不少候选者对志愿者的理解还存在不少误读:或是为了免费参观场馆,或是为了拿张证书为以后的求职铺路。

  本期《心周刊》将聚焦志愿者报名中的四大错位心态,和读者一起探究志愿者精神的内核,服务世博,你准备好了吗?

  网络调查

  九成网友认同志愿工作很艰辛

  世博会的脚步日益临近,申城也开始劲吹志愿者风潮,各个岗位的面试工作正在有序进行,然而,这股争当志愿者的热潮之后,每个人又是出于怎样的考虑投递申请表格的呢?对于一名志愿者的责任与艰辛,大家是否有合理的预估?带着这些疑问,世博志愿者会刊《心周刊》对这一话题开展问卷调查,共吸引了1200余名网友的参与。

  “您愿意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做一名世博会志愿者吗?”对于这个问题,六成以上的网友给出了积极回应,“机会难得,投入多少并不是问题。”关于愿意花费多少时间这个问题,近三成的网友希望在不影响工作和学习的前提下,抽出每个周末的时间为世博服务。

  世博会的周期长达半年,每位志愿者至少服务14天,做志愿者辛不辛苦?调查中,记者发现市民们对于志愿者所要付出的辛劳有所准备,九成以上的网友认为这是一个艰辛的任务,并且纪律严明。

  免费看场馆、收获一张有含金量的证书、锻炼自己的能力……如果您想成为一名世博会志愿者,最看重什么?数据显示,31.6%的网友认为“这是一段难得的经历,可以全方面锻炼自己”,也有25.44%的网友坦承最看重“免费参观世博会的机会”,与此同时,纯粹从服务他人中得到的快乐也是两成网友心中的价值所在。

  2010年上海世博会注册志愿者7.7万人进园区服务,12万入驻城市志愿服务站点。记者调查发现,对于园区内外和不同岗位,不少网友都有自己的倾向性。33.89%的网友表示,“非园区志愿者不做,否则没意思”,另有近四成的网友则一视同仁,“一样服务世博,哪里都可以。”而对于一些候选者为了进园区托关系走后门的现象,38.53%的网友直斥,“这是对志愿者精神的亵渎。”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志愿服务的不同岗位,市民们并不挑剔。无论是组织管理类,需要专业技能的翻译等工作,又或者秩序引导等服务,都一概囊括进网友们期待的服务岗位中,网友Jiklein说,“收获的是一份经历,并不是去攀比谁的技能多,谁的能力强。”

  误读1

  做志愿者是“讲实惠”

  志愿者本色是单纯的奉献

  “做志愿者能不能免费参观世博馆啊?”刘琪已经记不清遇到过多少人这样询问她,作为卢湾区志愿者工作站执行主管,她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候选人,虽然大家都有服务世博的热情,但报名的动机和心态复杂多样,“我甚至接到过一个电话,开门见山就问做志愿者有没有钱。”

  在本刊的网络调查中,也有25.44%的网友将“免费看世博”选为报名志愿者时最看重的因素,也因此,近八成的网友倾向于做园区内的志愿者,城市志愿服务站在很多候选者眼里,是“无奈之选”。事实上,“免费看世博”的误解已经一再被澄清,园区内的志愿者是定岗定人的,不存在下岗后就能在园区内随便游走的可能。

  除了免费看世博,世博志愿者的经历能为简历增光添彩也是不少人报名的动力。法律系大三的学生小王最近就被“面不面试”困扰,原本,成绩优异的他为自己争取到了在外资企业实习的机会,恰逢世博会召开,鱼与熊掌,如何取舍?小王权衡了一番利弊,最终决定“走一步算一步,先去面试再说”。

  如小王这般“算计”的心态,刘琪也见过不少,“尤其是一些白领,因为要向单位请假,所以更看重自己能从这份经历中得到什么,希望能做一些‘高级’的工作。”功利之心,刘琪并不是不能理解,但她对此颇多忧虑,因为“这些误解会让志愿者在工作时感到心理落差,影响他的服务质量与积极性。”其实,在刘琪看来,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得到的锻炼不会比园区少,北京奥运时也正是大街小巷的志愿者们给八方来客留下最美好的微笑印象。

  洗尽铅华,志愿者的本色只是单纯的奉献而已。服务过萨拉戈萨世博会的李银曾被一位西班牙老人感动,一位80多岁的老者每天风雨无阻地站在服务台前为游客指路,精神抖擞,一站就是6个小时,老人家做这些的理由很质朴,“国家有事,我也有时间,就来做志愿者了。”

  误读2

  做志愿者是“赶潮流”

  志愿者有一份担当的自觉

  今天,你“志愿者了”吗?不知从何时起,一股“志愿者”热潮在这座城市里蔓延开来,国际赛事、峰会论坛、艺术场馆,随处可见志愿者的身影,这自然是可喜的现象,然而,冷静下来,做志愿者绝非赶潮流,仅有满腔热情远远不够。

  小戴是上海大学的大一新生,开学没多久,她就发现“世博志愿者”成了大家嘴里的高频词,即便在食堂吃饭,也不时能听到邻桌的人在讨论报名哪个服务项目之类的话题,回到寝室,室友也会关切地问她,“你网申志愿者了没?”如此形势下,小戴深感必须赶上同学们的步伐,虽然对志愿服务无甚兴趣,也加入了“申博”大军,注册申请成为一名世博会志愿者。

  不久后,学校里有一场志愿者座谈会,经验丰富的学长学姐们讲述了自己的志愿故事,小戴这才恍然悟到做名志愿者多么不容易,不由得打起了退堂鼓,“我是个很内向的人,不喜欢和陌生人打交道,那些指路、检票之类的工作我又提不起兴趣。”犹豫再三,小戴还是放弃了志愿者选拔面试,“我会和家人一起去参观世博会,这也算支持的一种方式吧。”

  27岁的倪维宁是一名白领,曾赴西班牙萨拉戈萨世博会做志愿者,对于志愿服务的艰辛深有感触,“我做过残障人士服务,有一次为一名西拔牙老作家推轮椅,从园区内一直到附近的火车站,烈日当头,衣服都湿透了。”作为过来人,倪维宁提醒每个报名参与的候选人都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无论工作枯燥与否,都要有担当责任的自觉。

  资深心理咨询师朱小平告诉记者,志愿者的退出问题是在全球普遍存在的情况,这个比例在中国大约也有10%左右,属于中等水平。为什么会有这种“脱落”的情况产生?主要是因为志愿者的个人动因未能得到充分的满足,比如被安排到了一个他事先不了解也不喜欢的岗位。由此可见,做志愿者之前,首先要对自己的能力和岗位有清醒的认识,仅仅追随潮流是不理智的。

  误读3

  做志愿者是“练专业”

  内心的光荣感无法替代

  小孙是一名学外语的学生,报名志愿者时选择的是语言翻译。小孙告诉记者说,自己很希望通过世博会锻炼一下自己的语言能力。当记者问及,如果最终未能如愿,自己是不是可以接受调剂到其他职位,她说自己不确定,因为当时报名时主要是从“专业对口”角度来考虑的,通过世博会实战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是她的初衷。

  记者了解到,抱着“锻炼自己”的想法去做志愿者的不是少数。今年上半年曾有一项关于参与世博会志愿者的原因的调查,这项有41899人参加的网络调查显示,达29%的人将“在服务中提升能力”作为自己参与世博最主要的目的。“现在很多人都是把志愿者活动作为一个社会实践,老师也是这样引导我们的。”小孙告诉记者说,一旦有志愿者活动,辅导员都会告诉大家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活动,大家要积极参加。那么,既然是社会实践活动,当然是从“锻炼自己”的角度出发,很在意志愿者活动过程中对自己,尤其是对自己专业的培养。

  上海市世博会筹办工作领导小组志愿者组招募运行部副部长邱力萍告诉记者,有近90%的参与世博会志愿者选拔的大学生,是为了锻炼自己,这本身是一个很好的事情。“我们也希望大学生们能通过做志愿者,锻炼一下自己,得到成长。”邱力萍说。

  不过,一些“过来人”认为,享受志愿服务的心路历程比得到的锻炼更珍贵。“抱着锻炼自己的想法做志愿者是很划不来的。”曾参加世界大学生射击锦标赛清华大学研究生彭昕告诉记者说,身在现场,内心的荣誉感要远远超过得到锻炼所给的成就感。“服务别人是件让人开心的事情,让人觉得很光荣。我觉得做志愿者给你的那种光荣感是做其他事情时无法获得的。”彭昕告诉记者说,无论场内还是场外,这种充斥着内心的志愿者荣誉感是志愿者应该去追逐和享受的,抱着“锻炼自己”的想法做志愿者是很“划不来”的,“如果把做志愿者的时间拿来做其他事情,得到的锻炼可能还多一些。”

  误读4

  做志愿者是“争面子”

  真情付出没有高低之别

  “你愿意做世博志愿者吗?”

  “愿意。”

  “那你愿意做城市站点志愿者吗?”

  “这个不好说。”

  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十余位年轻白领对于参选世博志愿者热情高涨,但一听说有园区内外之分,立刻摆出了鲜明态度,“进不了园区?那我要考虑一下。”在一家国企从事行政工作的顾先生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我已经工作了,抽出大把时间不容易,如果做了志愿者,还要和公司打申请报告,如果只是站在城市志愿服务站里给人指指路,面子上过不去不说,未免有点得不偿失。”

  和顾先生一样,不少白领在参选世博志愿者前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大家普遍认为园区志愿者更“正宗”,说出来名头也比较响亮。

  与工作的白领不同,高校学生在时间上自由得多,而且有校方的大力支持,“申博”氛围更为浓厚。“我们学院有多少名额?”、“有几个管理岗位啊?”、“翻译是不是只收英语系的?”小虞是上海一所高校团委志愿者部的负责人,自从世博志愿者招募的风声一出,认识的不认识的同学都来打探消息,纷纷希望从他这里拿点内幕消息,以备申请时一帆风顺。这让小虞倍感无奈,“有些同学只盯着所谓’‘高级’的岗位,什么秩序引导之类的工作根本入不了他的眼,”对于同学之间无形的竞争风气,他不以为然,“如果大家从报名起心态就有问题,那是做不好志愿者的。”诚然,无论在哪个站点,哪个岗位,做什么样的事情,奉献与付出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

  “其实无论是园区志愿者,还是城市站点志愿者,都是一样的。大部分志愿者都是从事基础性工作的,大家虽然岗位不同,但是志愿者精神没有分别。”上海市世博会筹办工作领导小组志愿者组招募运行部副部长邱力萍说,“做志愿者更多的是感受一种志愿精神,岗位有差异,但志愿者精神是一样的。”

  记者手记

  志愿者,只需一颗纯朴的心

  做志愿者不是为了搞竞争,不是为了赶潮流,不是为了练专业,也不是为了争面子,那么做志愿者,是为了什么?

  为了两个字:奉献。奉献,没有贵贱之分,奉献没有多少之分,只要有一颗至诚的人,你就值得让人尊重。或许你的奉献是为站在路口焦急徘徊的人指明方向,或许你的奉献是为残疾人伸出温暖的援助之手,或许你的奉献是用微笑点燃别人的愉悦心情,更或许,你的奉献只是站在路口协管交通、只是站在检票口查验证件,但,这一切的一切,在奉献的天平上,都是等值的。

  志愿者,这三个字是神圣而又让人尊敬的。做志愿者,无论是在园区内还是园区外,无论是翻译还是搬运,只要我们带着热情,就能参与世博、奉献世博、享受世博。那么我们做志愿者时,抛却功利和虚荣,怀揣一颗简单而纯朴的心,做简单而快乐的事。

  一颗水滴可以看到整个世界,每一个世博会志愿者都是一颗晶莹剔透的小水滴,在这里,海外友人可以读懂一个现代的上海,读懂一个前进的中国。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