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不只是嘉年华。你可能在上海科技馆也能看到类似的展览,但只有当你在世博会上,被全世界各个国家对同一主题的理解和阐释所包围时,你才会知道,世博会的这种‘教育’功能有多么强大。特别是对于小孩子,这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比直接告诉他要深刻得多。 ”
虽然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志愿者招募工作尚未结束,但早早报名的候选人耿立东已经在上海世博局忙活起来。住在同济大学杨浦校区的他,每周都有那么一两天,要坐近一个小时的公交车,到位于浦东的世博局“上班”。
为什么还没当上志愿者就开始志愿工作了呢?面对记者的疑问,耿立东解释说,其实自己现在是处于“后志愿时期”,总结以前的志愿工作经验,为明年的世博会志愿者活动作准备。
“世博局正在编写一部关于去年西班牙世博会志愿者交流活动的书,我作为当事人,自然参与其中。 ”原来,去年夏天,他曾远赴欧洲,在2008年西班牙萨拉戈萨世博会上从事志愿服务工作。
谈起一年前的世博志愿者经历,这个精瘦的河北小伙儿神采飞扬。说话间,他还指着麦色的胳膊对记者说:“你看,去年我在西班牙晒黑了,现在还没白回来呢! ”
为世博会错过奥运会
2008 年6 月14 日至9 月14 日,西班牙萨拉戈萨世界博览会在风景秀丽的埃布罗河衅举行。三个月的会期里,一百多个国家、十数个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围绕着“水与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精彩演绎。
耿立东告诉记者,虽然萨拉戈萨世博会规模不大,却是2010 年上海世博会之前的最后一届世博会,对于上海世博会而言,是个极佳的学习机会。因此,上海世博局招募了近70 名志愿者,分批前往西班牙进行志愿者交流活动。就读于同济大学环境学院的耿立东是第四批队员之一。“我们第四组是去年8 月7 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前一天到达萨拉戈萨的,在那里工作了18 天,回上海的时候正好奥运会闭幕。”耿立东笑呵呵地说,自己因为西班牙世博会,彻底错过了北京奥运会,并且由于志愿工作繁忙,他连奥运会比赛的电视直播也只看了一场。但是,他不觉得后悔。
一年前的西班牙之行,对于耿立东来说,是一次十分难忘的经历。这不仅是他第一次参与世博会,也是他第一次走出国门。“我们当中的大部分人不会西班牙语。但在18 天的志愿期里,我们表现出色,给当地参观者留下了良好印象。最重要的,我们从中收获了很多宝贵经验。”
天天陪人看,自己却很少看
由于志愿工作安排十分紧凑,耿立东自己并没有太多时间去参观展馆,看过的大部分展馆还都是护送残障人士时陪同参观的。
“有一次,我推着一位过度肥胖的老太太参观展馆。几乎完全是用肢体语言交流的。但过程还挺顺利,一个小时,我带她看了六七个展馆。”说话间,他掏出一本护照模样的蓝皮小册子告诉记者,西班牙世博会给每个参观者都发了一本“世博护照”,每到一个展馆就在相应的页面盖个纪念戳。“你看,中国馆和埃及馆的纪念戳就是跟老太太一起去时盖的。如果全去过了,就等于环球旅行了一次。”他边翻边说,“但我这本好多页都空着呢。”
其实,就连一些盖过纪念戳的展馆,耿立东也没有真正进去过。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们每天的休息时间不长,大部分展馆外面又排着长龙,所以,有些展馆我就在门口盖了个戳意思一下,没进去。”
所学专业与世博主题共鸣
虽然连西班牙国家馆也没去过,但参观过的为数不多的世博展馆还是给耿立东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告诉记者:“我本身就是学环境科学的,本科毕业论文正好做了关于‘中水回用’的研究,应该说对‘水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还是比较深入的,但在西班牙看到的展览仍然给我带来了强烈震撼。比如,有一个主题馆,名字就叫‘干渴’,它被设计成一座盐山的模样,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水的重要性。再比如我陪老太太参观的那次,看了一个主题馆叫‘水的极端性’,这个展馆让人不得不反思人类在水灾害中的角色——既是罪魁祸首,又是受害者。”
这次经历也加深了耿立东对于世博会的理解。他告诉记者,现代世博会不再以展示人类科技成果为主,但它所传递的各种先进理念却会对人类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志愿者工作案例]
语言不通,却充分感受到西班牙式热情
●“当时我们被分成旅游问讯、场馆活动引导和志愿者办公室管理三个小组,我主要参加了旅游问讯和场馆活动引导两个部分。 ”聊起具体的志愿工作,耿立东如数家珍。
他介绍说,为了配合演出的剧情发展,世博园区的剧场内设有很多暗藏的机关,有的机关还可能对观众造成伤害。 “比如观众座席区的某些区域设有喷水装置,但观众是不知道的,如果误坐在这些区域,就会被淋个透。所以,我们的工作就是引导观众入席,在不泄露演出内容的情况下阻止他们接近这些暗藏的机关。 ”
●而志愿服务的大部分时间里,耿立东都站在世博园区的入口处向参观者发传单。 “萨拉戈萨世博会有一百多个展馆,而每个展馆每天的活动都不尽相同。为了让参观者合理安排行程,主办方就把每天的重要活动制成节目单,在园区入口处向每位参观者发放。 ”他笑着说,“我就是每天站在大门口发传单的那个人。 ”
但耿立东告诉记者,即使是发传单这样看似枯燥的工作,也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发生。为了让参观者感受到世博会的热情,志愿者在发传单时一般会用西班牙语简单地问候几句。有好几次,当地参观者听到中国志愿者用西班牙语向自己问好,便非常兴奋地跟他聊起来。 “可是我就只会那几句最简单的西班牙语。他们叽哩咕噜说了一大堆话,我一句也听不懂,只好尴尬地表示自己不会西班牙语。他们就拍拍我的肩膀,哈哈大笑。 ”
●耿立东的另一个重要职责就是护送残障人士参观展馆。 “西班牙世博局的设计非常人性化,残障人士有专用通道,不用排队。志愿者就负责一对一地护送他们安全地参观。 ”
回想起那段难忘的经历,耿立东似乎再一次被西班牙人的热情所感染:“这也很有趣的,大部分西班牙人都不会英语,我又不会西班牙语,所以我们只能通过肢体语言进行交流。他们在地图上点哪儿,我就带他去哪儿。 ”说到这里,他自信地告诉记者,“这些设计在明年的上海世博会上肯定也会有。而有了西班牙的世博经历,如果明年有幸成为上海世博会志愿者的话,我肯定会轻车熟路! ”
“我”在西班牙世博会上做什么
●引导观众避开暗藏的机关
●发传单也是件有趣的工作
●要一对一地护送残障人士
[比较两国志愿理念]
志愿工作不光注重使命和责任感,也应强调是一种快乐的方式
18 天的工作与交流,让耿立东和当地的志愿者也结成了深厚的友谊。而当地志愿者的工作态度也对耿立东产生了很大启发。他告诉记者,欧洲人对于志愿工作的看法跟中国人有很大不同。
“我们往往把当志愿者看成是一件很光荣的事。但与中国人注重志愿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同,西班牙人更强调快乐,他们把当志愿者看成一种快乐,觉得当志愿者可以交很多朋友,甚至还有人把志愿者活动当作一种休假方式。 ”
但是,当被问及哪一种志愿理念更为可取时,耿立东却认真地回答——各有千秋。“如果能把快乐感和使命感相结合,我想我们的志愿工作会更出色。我们中国人对待志愿工作认真负责,这也是我们在当地留下好印象的原因之一。我想,这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正是来源于我们对志愿工作的那种使命感吧。”
同时,他也认为欧洲人的“快乐志愿”理念值得借鉴,“正是因为西班牙人把志愿者工作当成一种乐趣,才会出现真正的全民参与。很多人从马德里、巴塞罗那专程赶来,志愿者队伍中也不乏老人、青少年,甚至还有残疾人??我和当时认识的志愿者一直有联系,最近好些人告诉我,他们准备明年来上海看世博会,说不定还有人想来当志愿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