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联合馆活动总策划程晖 世博记者 张毅 现场图片
非洲国家联合馆能看到巨幅人面雕塑 世博记者 殷立勤 资料图片
□世博记者 张毅
刚入南门,就能看到巨幅人面雕塑“非洲的微笑”,而人类共同的母亲——“露西”还会打招呼;馆内充满了浓烈的各种色彩,看过后能想象人类古老的诞生地;公共展区里有一件件文化瑰宝……只要参观过非洲联合馆的,你多半会对非洲的印象有一次大转变。
非洲联合馆为何如此设计?主题为何定在 “人类文明的起源地——非洲”……
围绕着上述问题,作为非洲联合馆内著名的“非洲通”、非洲联合馆活动总策划程晖日前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除了阐述非洲联合馆的布展理念外,程晖还将自己“走进非洲”十几年的体验和对非洲特有的情怀展示得淋漓尽致。
公共展区展品:
曾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过
非洲联合馆建筑面积达2.6万多平方米,占地规模相当于3个半标准足球场,是上海世博会11个联合馆中规模最大的一个。
非洲联合馆外立面的图案设计具有强烈的非洲元素和特征:繁茂葱郁的非洲大树,象征非洲大陆强大坚韧的生命力;盘亘粗壮的树根深深扎入地下,暗示非洲是人类的起源地……
作为埃塞俄比亚的国宝,320万年前的原始人“露西”骨骼化石的唯一复制品,展出地位于非洲联合馆埃塞俄比亚展区。据了解,“露西”是1974年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一具南方古猿阿法种的古人类化石的代称,这具骨化石在发现时存留了40%的骨架。
“公共区域展示的目的,就是为了整合和改变人们原本对于非洲那些支离破碎的认识,引导游客去了解这些陌生的国度,并最终喜欢上这片热土。”据程晖介绍,公共展区里的展品大多曾在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展出过。
为何设服装秀:
非洲六七千年来几乎没变
每每谈起非洲的文化,程晖都可以滔滔不绝地讲上很久。对程晖来说,非洲这片热土太需要被了解,也太需要被保护。因此,当成为非洲联合馆的活动总策划时,程晖十几年来在非洲的积淀便迅速起了作用。
除了为公共展区提供大量文化展品外,非洲联合馆还设计了真人秀、服装秀、面具秀等多个表演项目。在程晖看来,这些展示跨越了非洲的原始与现代。“非洲就是一个人类博物馆,譬如铜器,在大约4000年前,非洲的铜器工艺就已经非常发达,行内专家称赞非洲铜器的人物脸部细腻逼真,堪比米开朗基罗。”程晖说。“此外,六七千年来,非洲服饰和面具的形式与所表达的含义几乎没有改变,它保留了人类的本性与初始的动力。”程晖表示,非洲文化是对人类初始阶段生活的完整保存,“非洲相对自然的环境和较慢的城市化进程也有助于保持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何有真人秀:
实物展示有局限性
对于城市主题的理解,非洲人的看法颇有些“另类”。莱索托等场馆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他们赖以生存的各种资源都在山区或是海洋之中,“乡村才是我们的家。应率先发展的是乡村而不是城市。”
鉴于上述原因,如何用非洲多元的文化与风情展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世博主题,也成为程晖在布展期间考虑最多的问题。“实物展示毕竟有它的局限性,所以我们设计了真人秀表演,以12个不同主题分别呈现出实物展品的制作工艺和过程。”在程晖看来,如果有游客对展品制作过程有兴趣,这个时候真人秀就派上了用场,就能让游客真正看懂。
除了真人秀外,非洲联合馆还编撰了一本名为《非洲故事》的主题展画册,对展品进行进一步解读,并专门拍摄了小电影以展现非洲的声音、色彩和智慧,“所有这些努力是为了吸引大家来了解非洲。”
“我们想通过这些努力给游客有所警示,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很多灿烂的文化消失了、没落了。即便在城市化进程中,这些文化仍拥有巨大的价值,爵士乐源头来自非洲,毕加索开创的现代艺术画派灵感来自于非洲的面具,这些都是被专家公认的。这些文化数千年来一直滋养着我们,启发着我们推陈出新,必须受到重视和保护。”程晖动情地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