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世博展馆形态各异 吸引世人眼光(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0日 07:41  东方早报
上海世博展馆形态各异吸引世人眼光(组图)

  墨西哥馆与一般的世博展馆不同,墨西哥馆没有高大的建筑,馆顶是一大片草地,上面“飘扬”着135只大型风筝,展示空间则位于地面之下,体现了墨西哥倡导的城市未来生活理念:绿色是未来城市建设的主基调颜色,意喻生态、环保与和平,而风筝象征着翱翔、自由。风筝起源于中国,它作为中国和墨西哥两种古老文化中的共同因素,意喻未来的无限腾飞与发展。

上海世博展馆形态各异吸引世人眼光(组图)

  阿联酋馆  阿联酋有着世界上最大的沙漠群,阿联酋馆则把流动的“沙丘”搬到了上海。 整个阿联酋馆由三座高达20米、连绵交织、大小不同的“沙丘”组成,分别代表着古代、现代和未来。三座“沙丘”采用双曲结构和网格结构,相互之间看似分离,却又如同沙砾般相互交织。为体现逼真的效果,阿联酋馆的外部变幻出沙漠特有的玫红色和热浪,呈现出天然沙丘的瑰丽,使得整座建筑产生一种流动的感觉,每当微风吹过似乎正在缓缓移动。

上海世博展馆形态各异吸引世人眼光(组图)

  韩国馆  或从远处眺望,或从空中俯瞰,或走近仔细欣赏,从不同角度看韩国馆,观众都将看到不同的韩文字母。其实,不仅展馆整体是由几个巨型的韩文字母连接而成,甚至在每一块砖上,都有着凹凸有致的韩文。穿过一个个字母笔画的空隙,韩国馆的一楼完全是个开放区域。韩国馆希望用这种形式展示传统韩国文化,并表现出沟通和融合的意义。

上海世博展馆形态各异吸引世人眼光(组图)

  日本馆  日本馆拥有一个半圆形的大穹顶,如同一只胖胖的蚕宝宝,中文名就叫“紫蚕岛”。覆盖着日本馆的紫色外衣就是一层带有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超轻“膜结构”,白天能透过阳光,还能利用太阳能发电,让建筑物在夜晚闪闪发光。日本馆“像生命体一样会呼吸”,馆上的几个触角其实是垂直的空心柱,可以吸收阳光,汇集雨水,保持自然空气流通。

上海世博展馆形态各异吸引世人眼光(组图)

  土耳其馆  土耳其馆是一个宛如迷宫的红色盒子,其灵感源自世界最古老的村落之一Catalhoyuk,意为分叉的小山丘。土耳其馆采用吉祥喜庆的大红色,墙面用镂空表现出Catalhoyuk的风貌,显示古代文明与现代建筑的融合。

上海世博展馆形态各异吸引世人眼光(组图)

  法国馆  法国馆就像一个漂浮在水上的白色宫殿,如镜的水面倒映着白色网格状的外墙。覆盖着白色网格的是一座露天法式园林,地面上、墙壁上满眼都是植物,溪流沿着法式庭院轻轻流淌,构成绿意盎然的“凡尔赛花园”。

上海世博展馆形态各异吸引世人眼光(组图)

  中国馆  中国馆在夕阳下如梦如幻。被称为“东方之冠”的中国馆上大下小,形如层层叠起的斗拱,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东方韵味。中国馆有一套完整的节能体系,层叠出挑的外形形成自然遮阳通风空间,屋顶有太阳能和雨水收集系统。最奇特的是中国馆身披的中国红,由7种红色合成,日夜更替间,“中国红”也随之变化。

上海世博展馆形态各异吸引世人眼光(组图)

  瑞士馆  瑞士馆的缆车每天载着游客,穿过花草茵茵的屋顶,沿着象征阿尔卑斯山的建筑内部盘旋而下,意寓着从繁华熙攘、负荷沉重的城市,沿途领略瑞士地道的乡村风光,完成一次从城市到乡村的美妙旅行。瑞士馆将由半透明的铝网结构帷幕覆盖,11000块包含敏化太阳电池的红色生物树脂悬挂在上面,闪闪发光。

上海世博展馆形态各异吸引世人眼光(组图)

  英国馆  英国馆颠覆了英国绅士的传统形象,用一个长着六万根“触角”的方盒子,让数以万计的种子来 “讲故事”,展示了一个富有创造力的英国。英国馆浑身长满了60686根“触角”,这些触角都由透明亚克力杆构成,是经过特殊处理的有机玻璃,它们均匀地插在英国馆的外墙上,随风轻轻舞动,似乎整个展馆像有了生命力一样在空中飘动。

上海世博展馆形态各异吸引世人眼光(组图)

  荷兰馆  荷兰馆最大的单体建筑——皇冠VIP厅在蓝天白云下犹如一朵盛开的金黄色 郁金香。整个荷兰馆几乎没有一栋完整的主体建筑,而是由一条螺旋上升的步行道、26个独立的小建筑物组成,如同一条空中街市。这一设计体现了“典型的荷兰风格”,有序、高效、实用,又不失个性、奇思妙想。  本版图片 早报记者 王炬亮 高剑平 刘行喆 徐晓林

  建筑是流动的音符。2010年4月底,当上海世博园里100多个形态各异的建筑集体亮相,立即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日本馆“紫蚕岛”、俄罗斯馆“金色塔楼”、荷兰馆“快乐街”、芬兰馆“冰壶”、沙特馆“月亮船”、阿联酋馆“沙丘”、石油馆“油立方”……只从世博展馆的名字里,就能带来无限的遐想。难怪长期研究美学的八旬学者李泽厚走进世博园时说:“这次主要就是看建筑,建筑是最能长久影响人们心理的艺术形式。”

  在李泽厚眼里,英国馆是最后现代的,西班牙馆的藤条篮子十分迷人,还有德国馆不规则的外形……究竟有多美?李泽厚却道:“美是一种感受,无可名状,只能说这个世界需要的是丰富和多元。”

  在外观美的背后,世博建筑还是一道环保绿色的音符。

  中国馆高大的红色身躯里面,隐藏着许多环保新技术,基本做到电力自给;日本馆紫色的外衣其实是一层能发电会呼吸的膜;瑞士馆的外墙用坚硬而可降解的大豆纤维做成;意大利馆的透明水泥墙可以透过阳光,从而节约室内照明电力;卢森堡馆的钢铁外表不需要涂刷任何涂料就能使用数十年;马德里馆的竹屋冬暖夜凉;汉堡馆甚至不用空调就能保持恒定舒适的温度……

  参观过世博,低碳、零碳、被动房成了很多人讨论的话题,吸引了成批的官员来学习。这正是世博的影响力之一。

  未来的建筑什么样,上海世博已经告诉了你。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