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台北案例馆展示环保理念带动生活方式转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6日 08:27  解放日报

  本报首席记者 张奕

  有一个城市的两个数据十年间发生了很大变化:家庭垃圾量减少67%。资源回收率从2.4%提高到了45%。

  这个城市就是台北市。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在参观学习了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中台北案例后,十分感慨:随着城市发展和转型,以末端治理为主的环境保护模式已经走到尽头,而源头治理的“力量之源”则是全民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他认为,一只垃圾袋的“杠杆效应”不可小觑,可以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进而影响到一个城市的发展轨迹。

  环保理念带动生活方式转变

  从上海环境保护的历程来看,近三十年来,上海一直致力于 “还环境污染的历史欠账”,特别是近年来,通过滚动实施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来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实施高强度的污染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这种以末端治理为主的环保模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要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污染,必须要使环保理念成为政府、企业和市民主动保护环境的自觉行动。”

  垃圾填埋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并带来环境污染。为了生活垃圾减量,台北自1996年起推行“垃圾不落地”行动,培养市民形成定点送交垃圾的理念和习惯。2000年,推出垃圾处理费“随袋征收”办法,要求市民使用收费垃圾袋,除了不收费的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扔得越多收费越高。可回收的家庭垃圾,如纸、塑料、玻璃、易拉罐、旧衣服、废电池、旧家电等,都可以免费送交,前提是必须分类。垃圾车每晚会定时定点出现在大街小巷,市民一听到《致爱丽丝》乐声,就把整理好的一包包垃圾提交出来。

  从免费到收费,从随时随地可扔到定点定时送交,“垃圾不落地”行动推行之初,市民肯定会觉得不习惯,甚至为了逃避交费,还有伪造的垃圾袋应运而生。张全说,凡事贵在坚持,坚持必有成效,垃圾分类成了台北市民的自觉习惯,收费垃圾也越扔越少。一户家庭月均垃圾费,从最初的150元新台币(合30元人民币)降到现在的50元新台币(合10元人民币)。这是源头垃圾逐步减少的一个过程。

  生活方式促进生产方式变革

  张全认为,如何扔垃圾这种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的改变,也会极大地带动生产方式的转型与变革。

  “台北随袋征收垃圾处理费的做法,令人不由想起两年前实施的限塑令。”张全说,尽管这一制度实施之初,人们也感觉不习惯,但现在人们去超市等场所自备购物袋已成习惯。顺应这种变化,生产厂家也动足脑筋,各种环保购物袋纷纷面市。再比如常常引起热议的产品过度包装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们的消费观念所致。假如一个社会中简约生活方式占主流,华丽的产品包装为多数消费者所抵制,那么,厂家就会舍弃过度包装,不然就难以在市场上立足。

  促进环保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一条是设定合理的资源价格政策。政策设计的核心问题就是要在维护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上找到结合点。 (下转第8版)

  (上接第1版)在张全看来,要让环保理念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需要用市场的方式来设计政策。就像原先被认为是废物的垃圾,如今被认为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帮助台北实现了“垃圾减量、回收、再利用”的循环,再造了价值链。“目前,上海也建立了废品回收价格机制,但像废旧玻璃瓶等物品,依旧没有回收渠道。假如我们能为废旧玻璃瓶定个合理的回收价格,相信在市场杠杆的作用下,就能得到有效的回收利用。”

  环保倒逼转方式调结构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重要内涵之一就是“绿色、低碳、生态、环保”。张全告诉记者,市环保局已把解读世博、借鉴世博作为当前环保工作的重头戏,并与谋划“十二五”环保发展紧密结合,进一步提升上海的环境保护水平,推动上海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在张全看来,世博会所展示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将极大影响人们的环保理念,由环保理念提高所带来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会对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倒逼”。在这方面,上海已有一些企业尝到过“甜头”。比如,在吴淞工业区环境整治中,为了减少烟粉尘和二氧化硫污染,宝钢集团投入了183亿元,关停了原一钢公司和五钢公司的全部污染严重的生产线,引进和自主创新了一批工艺技术先进、产品附加值高的项目,不仅环境大为改善,六年内一钢公司工业产值从原先的40亿元增加到了177亿元,五钢公司从原先的不足38亿元增加到了70亿元。

  “如何突破资源环境的约束,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上海环保部门谋划“十二五”发展重点考虑的问题。从战略上看,上海在今后发展中,应把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而上海转型和环保发展的关键,在于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在于“由被动治理向主动保护”的根本性转折。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