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博中国馆抗震设防措施高于上海市标准(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6日 06:56  信息时报
设计独特的中国馆是上海世博会中的“明星”。新华社发

  信息时报讯 (记者 薛冰 通讯员 陈臣 刘涛) 世博会开幕以来,中国馆一直是观众争相游览的对象。但这样一个仅靠四只“脚”撑起来的“倒金字塔”式建筑,其抗震设防措施居然比上海市标准还高了一度。中国馆何以如此“安稳”,其建设过程中又遇到了怎样的困难?昨日,记者走访了中国馆设计团队成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韦宏。

  抗震专家曾投否决票

  在任何时期,建筑本身都会被打上深刻的时代烙印,它以其特有的形式记载和反映着历史。当一个由四根大柱子支撑起来的“中国器”呈到评审组面前时,一方面,评审组被它的“堂皇端庄、宏伟壮观”打动;另一方面,也为它的特殊“造型”捏了一把汗,事实上,它在最初的方案讨论中就被抗震专家投了否决票。

  的确,中国馆的总体形状上大下小,层叠出挑,屋面由混凝土筒体出挑达34米,这看似不如金字塔式建筑稳固,可实际上却暗藏玄机。韦宏向记者介绍,设计团队已经进行了深入严密的研究和论证,中国馆非常符合结构原理,受力均匀,并且,四根脚坚实有力,为钢筋混凝土筒体,每个筒体面积达346平方米,整体对称,靠自身结构就足以抗震。设计时,抗震措施比上海市标准提高一度。经过试验,中国馆可以抵抗8度罕遇地震。

  架“板凳”避开地铁

  当然,在中国馆建设过程中,还是遇到了比预想更为复杂的难题。在最早的方案中,由于中国馆所在地块是不规则四边形,因此,最初的入口是朝西的。基于中国建筑坐北朝南的传统理念,世博局和专家组提议将中国馆扭转一个角度,实现正门朝南开。而这一扭转使得中国馆的两条“腿”刚好与上海地铁8号线擦身而过,而有些“腿”位于地铁上方,如此承受巨重的“腿”绝对不能压到地铁隧道,它能找到支撑点吗?

  而对突如其来的“大改”,韦宏说:“说真的,开始心里还真有些打鼓。”为此,他和方小丹、陈福熙等成员通力合作,经过反复推敲、论证,最终,一个“板凳”方案应运而生。“板凳”托梁的最大跨度为45米,把桩打在离地铁较远的位置,中国馆的“腿”就稳稳地站在托梁上。

  同时,在中国馆的施工过程中,由于上海的地质属于软土层,打桩时极易发生土体位移的情况,上海隧道院要求:施工期间对地铁结构进行随时监测,坚决不能出现位移情况,最大误差不能超过5毫米。因此,施工采取分批次挖土,边挖边打桩的方式,一点一点进行,最终,2927根桩打完之后,地铁位移的误差仅在2至3毫米,完全在可控范围内。

  “建筑和设计团队一样,都是系统工程,必须‘一个都不能少’。只有大家好才能真正好。”韦宏说道。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