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博展馆体现创意 伦敦案例馆用旅行箱讲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1日 11:42  东方网-文汇报

  挽着创意,讲述探索故事

  随风摇曳的“蒲公英”——英国馆被誉为上海世博会最有创意的展馆,标新立异的造型吸引着人们驻足欣赏,聆听6万颗种子的科学故事。“蒲公英”的成功不仅在建筑,也在它所表达的科学传播理念——当科学跳出书本,走出实验室,来到公众身边,不妨摘下傲慢、刻板、不善言辞的面具,试着面带微笑地讲故事。

  能说会道的“蒲公英”不只一株。在世博园,科学穿上了感性的时装,时而顽皮幽默,时而浪漫夸张。说来也怪,“科学+创意”的化学反应竟能悄悄“拨慢”时钟,不知不觉留住观众的脚步。

  空运来的低碳城市——26只旅行箱打开伦敦

  将一座城市打包,装进行李箱,坐飞机飘洋过海——这是创意之都伦敦的讲故事方式。在城市最佳实践区的伦敦零碳案例馆,26只五颜六色的皮质旅行箱静静躺在二楼展厅,等待参观者亲手“打开伦敦”,并寻找解决环境难题的“开箱钥匙”。

  随手掀开一只皮箱盖,一只由钢丝球、塑料夹、梳子等生活垃圾粘成的玩具狗迫不及待地“敦促”人们重新认识垃圾:伦敦每小时产生的垃圾就能填满一个奥运标准的游泳池,变废为宝的社区行动正试图从垃圾中拯救一间客厅,乃至一个星球。

  一只白色皮箱里装满了苹果、土豆、南瓜、青椒,那是伦敦一户居民阳台上的一季收成。要想品尝丰收的果实,你得寻找一把名叫“激励”的钥匙——由伦敦市长提出的“都市种植”项目鼓励市民动手参与,将屋顶、废弃工地、运河及铁路两边改造成社区菜园,内河航道公司还鼓励员工在驳船上建立流动菜园。

  空气、雨水、街道、河流……或红或蓝的皮箱里,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让观众欲罢不能。三只不同年代的玻璃酒瓶里装着不同时期的伦敦空气,由黑到亮的瓶壁述说着“雾都”摘帽的历程;五把绚丽的雨伞“拦”下了珍贵的雨水,极富设计感的身形想要告诉大家,伦敦比罗马、悉尼、纽约都要干燥,伦敦正努力用尽每一滴水。包罗万象的皮箱甚至把鸟叫也“空运”了过来。为了留住这动听的歌喉,伦敦市民在城市里建造了各式各样的鸟箱。

  皮箱其实很普通,但听皮箱讲故事的创意真的很特别。听着这样娓娓道来的故事,你能停下探索的脚步,扭头就走吗?

  闻得到的捷克新知——黄金泪滴调制心绪香水

  用三位著名的捷克人——卡夫卡、米兰·昆德拉或是德沃夏克的视角去观察,不苟言笑地谈论科学,违背了感性而艺术的生活基调。在颠覆传统的捷克馆,科学与艺术好比同一位观察者交替出现的两种眼神,一个求真,一个唯美。

  一座透明玻璃房里,一颗硕大的纯金泪滴不断汇聚着凝视的目光。这尊意为“上帝之泪”的雕塑只是艺术品那么简单吗?不,这个展项名为“捷克新知”,这颗泪滴就是为了“萃取”你的感情。

  黄金泪滴的故事有些神秘,掳获了成千上万好奇心——每隔500人,就会有一位观众受邀走进玻璃屋,戴上怪怪的头箍,近距离欣赏泪滴。此刻,兴奋、愉悦、满足,抑或期待、欲知和未知,内心的秘密旁人不得而知,但脑电波却被感应头箍记录下来——瞅一眼屏幕上不时闪现的红点,那是心领神会的电脑写下的心情公式;而机械手则从近50种香氛原液中,选出你此刻的气味组合,当即调制出一瓶“心绪香水”。

  当谜底揭晓,所有观众恐怕都不会计较“他”和“她”的气味究竟有何不同。显然,他们已接近科学真相——情绪是可以被记录、被感知,并被再次表达的。

  漫步于捷克馆,理性的科学与感性的创意四处游动,想象力催生的“第六感”四处弥漫。多数时候,参观者分不清它们两者谁是谁。

  在一面白墙上,敏感的感温纸正在尝试表达这份“通感”:随着人流的聚集,白墙上不断长出红色线条,仿佛越来越密的“神经网络”,但随人们远去的脚步,“神经网”又渐渐褪去。观看这一幕的你,此刻是否感觉到自己的神经末梢有些隐隐作痒——城市脉动,这就是这个科学与艺术作品背后的寓意。

  在捷克馆的出口处,一位观众面对“给捷克人民留言”的镜头,满怀收获地说:“感谢你们,捷克馆的气场真的很无敌。”当科学与创意水乳交融,谁又能敌得过真与美的极至诱惑呢?

  穿上身的德国智慧——T恤衫演绎“蜡炬成灰”

  生性严谨的德国人却也深谙行为艺术。他们正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故事天天“穿在身上”。故事的“自述者”是德国馆的工作服——白色T恤衫。看似普通,其实不然。可降解餐盒并不新鲜,但又有多少人看过能降解的T恤呢?

  德国人让你眼见为实,而且,他们将降解过程浓缩在一个站台前。

  展厅一隅,四只盛满泥土的玻璃皿中装着四件白T恤——没有火光,但降解过程却像极了“蜡炬成灰”的故事:掩埋一周后,T恤开始微微泛出焦黄;半个月后,整件白衣黑乎乎的,似乎都被烧黑了;一个月后,布料仿佛烧尽的纸片,一碰即碎;仅仅两个月,除了泥土,其他的一切都无影无踪。

  “你们穿的这些T恤,最后真会被掩埋吗?”刨根问底的观众获得的是一个略带诗意的结局:世博会后,所有T恤衫都将被埋在德国馆地下,为世博园的树木提供养料,好似护花的春泥。

  科学的故事既能穿在身上,也能握在手里。在世界气象组织馆的纪念品商店,一只会变色的马克杯颇受低碳达人的追捧——杯身上,蓝色的海洋与咖啡色的陆地拼出了一幅世界地图。只要倒入温水,蓝色面积就会逐渐扩大,从而将太平洋小岛、大片欧洲陆地乃至上海逐渐吞噬。这是一个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家园被淹的气候预警。“用它喝水的时候,我会下意识地检讨自己一天的行为。”掏出手机,白领李瞳取消了第二天一早的出租车预定,用省下来的钱买了水杯。

  在世博园里,我们看到了科学极富创意的灿烂一面。从皮箱到泪滴,再从T恤到水杯,假使科学能保持这份微笑,延续如此的表达,那它就会在更多人身上,看到一颗颗探索求知的心灵在跃动回应。

  本报记者  任荃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