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英国馆:飘在纸上的种子圣殿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0日 14:08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英国馆:飘在纸上的种子圣殿

  “种子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它也预示着无限可能。通过这些种子的展示,我们不仅想体现英国的现在,更想畅想它的未来。因为,生物多样性正是英国构建未来美好城市愿景的核心”

  《望东方周刊》记者杨天 | 上海报道

  2010年3月15日,英国外交大臣大卫。米利班德,在亲自为座落于世博园C区的英国馆主体建筑植入最后一根亚克力杆后,抬头看去,不禁被眼前这座立方圆角、足有六层楼高、浑身插着6万多根透明亚克力杆的奇特建筑再一次折服。

  “英国馆将是最棒的,我们至少排第二名,仅次于中国。”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笑言。

  许多有趣的名字被赋予这个奇特的建筑:现场施工的工人叫它“刺猬”,中国网友为它取名“蒲公英”,而设计师则更乐意称它为“种子圣殿”。

  一阵风袭来,6万多根亚克力杆随风轻轻摇曳,远远望去,这个外观上无任何支撑却可以稳稳立在地上的建筑物仿佛随时可以飘起来。其“绒毛”般的质感,让人联想起花草在风中飘动的自然之美,彻底颠覆了人们心目中那些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冷硬形象。

  亚克力杆的纯净感最能突出对自然的尊重

  在有着“新一代莱昂纳多。达芬奇”之称的年轻设计师托马斯。赫斯维克最初的草图中,英国馆曾被构想成一个炫目的发光体:每根“触须”顶端都有一个细小的彩色光源,这些光源可以被组合成多种图案、颜色和信息,向外界显示展馆内部的活动,还可以通过交互技术将观众的适时建议添加进去。

  最终,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灯光和图案的构思被一一摈弃,取而代之的建筑材料是透明的亚克力杆,因为其纯净的感觉最能突出对于自然的尊重。

  在英国馆钢结构的外部,包裹着一层木制外壳,上面遍布圆孔,每个圆孔倾斜的角度都各不相同,60858根亚克力杆就被固定在这些圆孔中,中部靠铝管支撑,伸展向不同的方向。亚克力杆每根长7.5米左右,有两根手指粗细,两端都被削平,一端在场馆外面如“触须”般随风舞动,另一端则密密麻麻地构成了场馆内部的墙壁和天花板。

  设计师巧妙地利用了亚克力高透明度的特性,解决了场馆内外的照明问题。白天,透光率高达92%的亚克力杆将外面的光线引入室内照亮场馆,星星点点的光影使之呈现出水晶宫般的剔透璀璨。即使在阴雨天气,经亚克力杆引入的光线也足以让参观者看清馆内的一切。

  夜晚的英国馆更是迷人。植入每根亚克力杆顶端的LED灯管发出淡淡的白光,由内而外照亮整个场馆。渐次变暗的光亮会使场馆的外部边缘模糊在朦胧的夜色中,呈现亦真亦幻的视觉效果。

  如果走进场馆内部,仔细观察那些晶莹透明的亚克力杆,就会发现,每根顶端都嵌着一颗或几颗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植物种子。被60万颗种子环绕的人们能充分感受到生命的力量,这就是“种子圣殿”名称的由来。

  影片《侏罗纪公园》中“恐龙的DNA被放在一个琥珀里”的情节,是设计师将种子藏进亚克力杆中的灵感之源。

  “在英国馆设计中,每一粒种子都像一个DNA一样蕴涵力量,就像是时间胶囊,将远古的某个年代封存,以备未来某种物种灭绝后重建。电影中设想一个装有DNA的琥珀,而我们设想一个装有种子的亚克力杆,相当于一个‘人工琥珀’,种子象征可持续发展和生命延续。”赫斯维克如此阐释自己的设计理念。

  英国馆的工作人员向本刊记者介绍,60万颗种子都来自英国皇家植物园与中国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的“基尤千年种子银行项目”。

  而展馆在收集种子时,考虑到亚克力杆的横切面尺寸和观赏效果,挑选的种子或果实大小参差不齐,最小的像豌豆那么大,最大的是小核桃。较大且特别的种子会被独立摆放;小一些的则成对摆放,或者摆成三角形、菱形、梅花状⋯⋯

  由昆明植物研究所提供的890多种植物种子中,有观赏植物、药用植物、粮食作物、水果蔬菜、油料作物等。这些植物大都来自中国,包括中国特有的珍稀植物,如珙桐、银杏等。

  “种子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它也预示着无限可能。通过这些种子的展示,我们不仅想体现英国的现在,更想畅想它的未来。因为,生物多样性正是英国构建未来美好城市愿景的核心。”英国馆副总监马丁。大卫对本刊记者说。

  “亲近自然是英国人流行的生活方式”

  英国人没有将世博会分配给他们的6000平方米的展示场地仅用一栋建筑填满。

  在主建筑外围,有一个足球场大小的露天广场,不规则的起伏褶皱和微微翘起的四角从高空俯瞰,恰似“一张拆开的包装纸”。“这寓意其中的‘种子圣殿’是英国赠与中国的礼物。”马丁。大卫说。

  露天广场上铺了银灰色的人造草坪,踩上去舒适柔软。整个广场没有设计道路,天气晴朗的时候,游客甚至可以席地而坐,享受回归自然的休闲时光。世博会期间,在这张展开的“包装纸”上还将举办一系列英国文化活动。

  而广场之下还有玄机。“包装纸”边缘凌空的部分被巧妙地设计成了环绕“种子圣殿”大半圈走廊的顶棚,观众在这种半开放式的空间既能充分亲近自然,也不至于受强烈阳光或大风暴雨的侵扰。英国馆的许多展览也被安排在这段走廊之中。

  “亲近自然正是英国人如今流行的生活方式。”马丁介绍说。

  英国是最早提出建设“花园城市”的国家。早在19世纪末,社会学家E。霍华德就提出建设“花园城市”的设想,并于1903年、1920年分别在距伦敦不远处建设了莱奇沃思(Letchwortce)和韦林(Wel-wyn)两个示范性花园城市。

  “两三百年前,大量英国人开始从乡村移居到城市,这也是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的。但是进城后的人们依然渴望亲近自然,所以现在英国非常重视将乡村文化引入城市,鼓励私人开垦花园、果园、菜园,在城市里大量地建造公园。”在负责世博会英国馆的外交官克里斯。布莱恩特看来,这正是此次上海世博会上英国想要和中国分享的城市建设经验。

  在名为“绿色城市”的英国馆第一展区,走廊顶棚上就是英国四大城市卡迪夫、伦敦、贝尔法斯特和爱丁堡的特殊地图。地图上看不见街道和建筑物,只留有一块块绿色的区域,展现每座城市的绿化程度。让中国人难以想象的是,作为国际性的大都市,伦敦的绿化面积超过了40%,是全球同规模城市中绿化比率最高的。

  “以前人们说起英国,总是说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这些都是向后看的。但这次我们想彻底改变英国人的名声,因为这个馆的设计独一无二,相信人们进来参观的感觉会是:‘哇!原来这才是英国!’”马丁对本刊记者说。■

  (特约撰稿林歆、王子夔对本文亦有贡献)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