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秦陵铜车马亮相中国馆 保费达亿元(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2日 09:50  新闻晨报
秦陵铜车马亮相中国馆 保费达亿元(图)

  “秦陵一号铜车马”出土后的首次远行考验了中国当代文物保存、运输的实力。世博记者 殷立勤 本版现场图片

  专家的忧虑:借没问题,最头疼运输

  中国国家馆常务副馆长钱之广告诉记者,早在筹展阶段,包括国内文物学界权威李学勤教授在内的一批专家都不约而同地推荐了陕西秦陵铜车马作为中国馆的“镇馆之宝”。2009年11月,上海世博会向陕西方面表达了借展愿望。“能让铜车马到上海世博会上与全世界的观众见面当然是好事,不过对于我来说,首先考虑的是技术上的事情。”吴永琪告诉记者。于是,专家对铜车马进行了非常严格的“体检”,重新审阅了当年的发掘报告和保护修复记录,并对文物撤柜后如何进行保护制订了细致的方案。“从铜车马的承受上来说,我们可以说没有问题,但毕竟从陕西到上海千里迢迢,如何装运成为最现实的问题之一。”吴永琪说。

  这也难怪大家会如此紧张。铜车马曾经尘封地下2000多年,破损锈蚀严重,残片多达3000多片,仅仅一个伞盖就有190多片碎片。历经考古工作者和文物专家长达八年的研究、保护与修复,1988年两乘马车全部修复完成。但其铜质经过2000多年的土埋,矿化比较严重,没有了正常铜质的韧性,变得酥脆。铜车马伞盖的最薄处仅有1毫米,上面的彩绘更是容易受环境改变而出现剥落或受损。

  于是,针对种种问题,从秦俑博物馆开始,到陕西省文物局、陕西省政府,最终到国家文物局,经过层层论证、审批,最终才使得一号铜车马成行上海。

  装箱很小心:数百个部件装入20个囊匣

  为了铜车马的运输能够万无一失,吴永琪和他的团队先将秦俑博物馆的铜车马复制品拿来进行试验。“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确定与铜车马匹配的囊匣结构,哪个部分凸出、哪个部分内凹,都需要囊匣内的软材料去填补剩下的空间,以方便量体裁衣。”吴永琪这样告诉记者。

  等到各方面程序完成,专家们首先对一号铜车马再次进行仔细检查,发现其状态稳定。于是,小心地将整部铜车马分拆为数百个部件。“所有辔绳集中在一个囊匣中,彩绘部分要用特殊绵纸包裹,对于一些较大、较薄、较脆的部件则要特别注意受力点的分散均匀……”正是出于对每一个细节上的锱铢必较,整个铜车马被分别装进了20个囊匣中。之后,将囊匣装入特制的集装箱,集装箱再装入10吨集装箱车。

  运输有惊无险:途经三省遭遇雨雪冰雹

  “如果是传统运输一吨物品,可能会选择加装8吨左右的货物来保持整个车厢内的平稳。”吴永琪告诉记者,这种传统运输方式却不适用铜车马。于是,采用了车厢内带气囊的10吨集装箱车来运输囊匣,通过电脑自动调节合适气压,以减少车厢内晃动对铜车马带来的影响。此外,还为铜车马投保了1个亿的保险。

  4月12日9点,一号铜车马首次离开临潼,向上海黄浦江畔前进。为确保国宝运输不出任何差池,陕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五地的公安部门积极联动,确保运输队伍以80-90公里的时速匀速前进,确保途中不发生紧急制动等情况。铜车马押运队伍夜宿安徽六安时,有数十人进行警卫。车队于4月14日抵达上海境内时,市局指挥中心还增派了两组特警进行护卫,最大程度确保文物运输的安全。

  虽然硬件上的准备都非常到位,但谁也没有想到,整个车队在途中遭遇了非常恶劣的气候。启程时陕西下大雨,翻越秦岭时下雪,到河南南阳又下冰雹,到安徽六安还遇到雷阵雨……“还好,总体有惊无险。”安然到沪后,吴永琪终于可以暂时放下悬着的心。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