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国家馆日临近,世博园区内各种中国元素频现。 世博记者 殷立勤 现场图片
□世博记者 李芹
“不论是普通观众,还是政要、贵宾,他们的赞扬都是发自内心的,不仅是对中国馆的肯定,更是对中华灿烂文明,对新中国过去60年的创业历程、30年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的肯定,是对中国不断探索和实践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肯定。 ”
——徐沪滨
“在中国国家馆,多媒体剧‘同一屋檐下’会让你体会愉悦,动态版的《清明上河图》会让你感受震撼,很难说哪一个展品更好、更突出,对我来说,每个展项、每个展品都像自己的孩子,我都爱。”谈及这个从5月1日起至今陪伴了152天的“孩子”,中国国家馆馆长徐沪滨十分动情。
徐沪滨透露,在世博会闭幕后,中国国家馆将进入为期1个月的整休维护期,预计12月1日起重新向公众开放。
中国馆会成地标性建筑
■“我相信庄重、华美、大气的中国国家馆今后一定会成为上海的地标性建筑。 ”
“贵宾团组20147批,254332人。其中接待外国国家馆日代表团137个,国际组织荣誉日代表团18个,省区市活动周代表团30个。包括我国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80多位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30余位外国议会及主要政党负责人,40余位国际组织负责人在内的中外贵宾参观了中国国家馆。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参观中国馆后,充分肯定中国馆用形象生动的手法显示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中华智慧,反映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作为中国国家馆的馆长,接待来自各国的元首、贵宾成为徐沪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谈起这些贵宾对中国馆的喜爱,他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他说,中国馆着眼于中国文化和文明的“软实力”,通过简洁有效、充满创意、富有感染力的展示,深入浅出地诠释“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不论是外部的建筑形式,还是内部的展示内容,都实现了现代科学元素与中华传统智慧的融合、创新,得到国内外贵宾、各界专家和海内外观众的高度评价。
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这样评价:中国馆很好展示了中国辉煌的历史、繁荣的现在和光明的未来,它将成为上海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让人永远回味这次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
徐沪滨十分认同洛塞泰斯的评价。他表示,中国国家馆的主题是“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既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也有60余年的创业历程,更有30多年来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一部影片、一幅画卷、一片绿色、一次骑乘探秘、一场低碳体验”生动、形象地诠释中国馆的展示主题。
贵宾都爱“清明上河图”
■“我们的世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实早在北宋时期的汴梁,人们已经初步意识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意义,中华智慧是绵延不绝的。 ”
在中国国家馆的贵宾名单上,不仅有洛塞泰斯这样的国际展览局官员,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印度总统帕蒂尔、新加坡总统纳丹、加蓬总理保罗·比约格·姆巴这样的国家元首也是屡见不鲜。对这些贵宾来说,在中国国家馆内的诸多展项中,什么最吸引他们呢?作为中国馆馆长,又会为他们力推哪些展项或者展品呢?“每一个展项或者展品对我来说都像自己的孩子一般,我每个都爱,很难说我会重点推荐哪一个。”徐沪滨表示。对于那些重量级的贵宾来说,也都有着自己不同的偏好——国之瑰宝“秦陵一号铜车马”、多媒体综合剧“同一屋檐下”、“超级水稻”、主题影片《历程》与《和谐中国》、“寻觅之旅”和“低碳行动”区的互动体验,几乎都有各自的贵宾“粉丝”。
巧合的是,众多中外贵宾都对动态版的《清明上河图》表达了喜爱,国际展览局主席蓝峰就明确表示他尤为喜爱《清明上河图》。这幅长达128米、高为6.5米的长卷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不仅让《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都动了起来,而且所展示的汴梁昼夜风景有城市建筑,有市井文化,其细节上的完美再现让不少参观者流连忘返。
徐沪滨告诉记者,大家习惯用“震惊”、“不可思议”、“无与伦比”、“伟大”、“精妙绝伦”等词汇描述他们看到《清明上河图》的直观感受。
不少发明很快用于生活
■“每一届世博会,人类都有很多大胆探索,也许在当时会被看成‘不可能’,但随着时间推移一定会逐步走向成熟,对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推动。 ”
在中国馆的33米层,概念车“叶子”等高科技展项的展示也会让游客了解到很多科技前沿的成果,这些科技成果何时能运用到人们生活中,是不少游客关心的。
对此,徐沪滨表示,中国馆的建筑本身就透露着很多科技智慧:比如说中国馆的顶部以及外墙,都装有太阳能电池,以实现一定程度照明用电的自给自足。在国家馆顶层,设计了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利用雨水进行绿化浇灌以及道路的冲洗。省区市馆屋顶的天然隔热层,有效地实现了隔热、降温。
“中国国家馆内关于风能发电、微藻制油等能源替代方案的研发也已投用,这些都是科技带给人们的生活改变。”徐沪滨认为,历届世博会的经验证明,许多在世博会上大放异彩的技术在世博会结束后会大范围地运用与普及,世博会对于推动科技的发展功不可没。“我不是研究科技方面的专家,但相信假以时日,此次世博会有不少发明会运用到人们生活中,比如智能化与生物能源汽车。”徐沪滨说,只是这些新的科技产品能否做到量产,价格能否让消费者接受,可能还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中国馆主题体现“和谐”
■“‘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不仅体现在中国馆的展示中,也体现在人与人相处的智慧、人与自然相处的智慧上,归结起来就是‘和谐’两个字。”“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不仅是中国馆的展示主题,也是徐沪滨本人十分推崇的一句话,在为本报读者题字时,他同样选择这句话。
采访中,他也谈到自己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尼日利亚前总统奥巴桑乔说过,‘和谐是中国馆影片的主题,也是中国发展过程中的主题。希望世界能将和谐作为发展和处理全球性事务的指导原则,从而使我们拥有稳定、安全、合作、可持续性发展的美好未来。’”徐沪滨认为,中国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这是世博会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创意,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作为东道主的国家馆,中国馆在建筑设计上采用了很多新型的节能环保技术,体现了本届世博会“低碳”与“环保”的理念,从建筑角度诠释了“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其内部三个展区也是撷取了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代的代表元素,不仅阐释了中华文化这条历史长河中的智慧,也揭示了未来城市发展战略背后的中华智慧根基。“我想这才是中国国家馆展示的成功之道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