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男孩小提琴独奏将拉开瑞士馆日序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4日 07:48  新闻晨报
上海男孩小提琴独奏将拉开瑞士馆日序幕

黄蒙拉在练琴 采访对象供图

上海男孩小提琴独奏将拉开瑞士馆日序幕

世博会开园以来,瑞士馆缆车大受欢迎。 世博记者殷立勤资料图片

  □世博记者 韩小妮

  8月12日,上海世博会将迎来瑞士国家馆日。作为馆日系列活动的序幕,同时也为庆祝瑞中建交60周年,瑞士巴塞尔交响乐团将于8月11日献演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届时,将有瑞士“神秘政要”前去欣赏。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担任小提琴独奏的是出生于上海的黄蒙拉。趁他在家乡之际,记者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原以为这位22岁那年便被誉为“东方帕格尼尼”的年轻小提琴演奏家多少会有些傲气,没想到他很有耐心地为记者上起了介绍古典音乐的“初级课”,说起好玩的故事时还会笑到趴在桌子上,就和邻家大男孩没什么两样。

  精心准备音乐会

  “今天出门前还在练琴”

  这是黄蒙拉第一次与瑞士巴塞尔交响乐团合作。他介绍说:“虽然与柏林爱乐、维也纳爱乐等交响乐团相比,瑞士的交响乐团知名度没那么高。但这些乐团每一个都很好。他们非常低调,但都很有水准。”

  作为瑞士三大交响乐团之一,巴塞尔交响乐团由瑞士两个历史悠久的交响乐团——原巴塞尔交响乐团和巴塞尔广播交响乐团合并而成。此次访华由首席指挥兼音乐总监马利奥·文扎格亲自率团,除了上海,还将巡演广州、珠海、郑州和北京。

  黄蒙拉的小提琴独奏部分将演奏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他告诉记者,中国的古典音乐家最初受俄罗斯音乐影响很深,加之这部作品旋律优美,通俗易懂,容易被普通观众接受,因此是在中国被演奏得最多的小提琴协奏曲之一。

  “不过,这也是一首在技巧上比较难掌握的小提琴协奏曲,曾一度被认为是不可演奏的。”黄蒙拉说。尽管从学生时代就开始演奏这一作品,到现在大概有20年了,但为了在演出时呈现出最佳状态,自己最近仍在加紧练习。“我每天都至少要练6小时,今天出门前还在练。”他说,“我会对这部作品有些新的加工。”

  演出主办方介绍说,瑞士将有一位“神秘政要”来上海欣赏这场音乐会,并参加瑞士国家馆日的一系列庆祝活动。至于这位政要到底是谁,主办方卖了个关子,只是形容说“绝对是重量级的”。

  亮相汉堡“上海周”

  德国听众为《梁祝》疯狂

  黄蒙拉透露说,自己的新专辑将于明年年初面世,与前两张很不一样。

  2004年,黄蒙拉正式签约环球唱片,成为李云迪、郎朗和王健之后又一位加入该公司的知名华人古典音乐家。他的第一张专辑《小提琴炫技经典》,不仅收录了他最为擅长的帕格尼尼作品,还有柴可夫斯基、德沃夏克等大师的小提琴传世名作。2008年1月,黄蒙拉又推出了第二张专辑《非常小提琴》,收录了一些大师级小提琴演奏家创作的小提琴作品。

  “明年的新专辑将是独奏作品,可能是环球唱片出的第一张小提琴独奏专辑。”他介绍说。

  此外,前段时间黄蒙拉在德国对当代小提琴作品进行了收集整理。他解释说:“国内虽然对当代作品开始重视了,但仍不得其门而入。精品隐藏在海量的作品当中,需要挖掘出真正有可能流芳百世的。所以我想把它们收集起来,加入到中国的‘库存’中,否则以后我们连乐谱都没有。”

  今年年初在德国汉堡的“上海周”上,黄蒙拉与汤沐海执棒的汉堡交响乐团合作演奏了《梁祝》。“这可是我的《梁祝》首演。”他说,“《梁祝》在国内演得太多,而在国外演得太少,所以我一直想把这么好的作品带出去。”

  由西方交响乐团来演奏带有中国戏曲“紧拉慢奏”韵味的《梁祝》,颇是经历了一番磨合。“与西方音乐的精准相比,《梁祝》是一种晃晃悠悠的平衡,西方人很难掌握。”黄蒙拉说,“我觉得很有意思,中国人比西方人含蓄,但我们在艺术表现上要更为夸张。比如二胡曲、琵琶曲的幅度很大,讲究意境,只要味道对,速度、节奏都可以舍去,一个音可以拉非常长。但西方音乐却要忠于乐谱的标识。”

  出乎黄蒙拉意料的是,《梁祝》在汉堡的演出反响非常好。“德国听众都疯了,他们太喜欢了。”黄蒙拉欣喜地说,“今后《梁祝》在国外应该会很成功。”

  欣赏跨界版昆曲

  想与黄豆豆合作“双黄”

  黄蒙拉曾在上海开过两次独奏音乐会,并多次与其他艺术家联袂演出。他告诉记者,国外古典音乐的听众年龄偏高,但在国内的音乐会上可以看到许多年轻人。“在欧洲,年轻人都在听摇滚、流行音乐。而我们有新兴的一代喜欢古典音乐,他们是古典音乐在中国发展的希望。”他说,“与此同时,我们新一代的演奏家也在成长,比如钢琴界有郎朗、李云迪、陈萨、王羽佳等人,大提琴界有倪海燕。虽然中国的古典音乐市场还非常稚嫩,但我很看好它的发展。”

  这次回到上海,黄蒙拉还抽空和谭盾、郎朗、张靓颖一起去朱家角看了《牡丹亭》。这部由谭盾、张军和黄豆豆跨界合作的园林实景版昆曲,让观众临水听曲,把“舞台”扩展到了对岸的整片园林。

  黄蒙拉表示,自己和郎朗、张军、黄豆豆等人私交不错。“我和郎朗在见面前就都知道对方。在一个朋友家认识后,因为他是自来熟,聊得很愉快。”他笑着说,“张军和我们古典音乐圈走得很近,他是昆曲界的小生,我是小提琴界的小生。”

  他还“自曝”说,看完《牡丹亭》,郎朗“小心”地问他:“你之前喜欢昆曲吗?”他坦白说:“我听都没听过。”结果郎朗说:“我也是。如果没有这场演出的话,我这辈子可能都不会听昆曲。”“但是自从看完那天的演出,我们俩现在都非常喜欢昆曲。”黄蒙拉说。他还感叹道,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把音乐会搬到户外。“就像德国的森林音乐会,大家带着东西来吃,边听音乐,边看天色,人与大自然、音乐都更加贴近。”

  黄蒙拉还“畅想”,要与黄豆豆合作组成“双黄”。“他来独舞,我来独奏,这个一定要和谭盾讲!”

  瑞士国家馆

  国家馆日:8月12日

  展馆位置:C片区

  场馆主题: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造型亮点:未来世界的轮廓

  [新闻人物]

  我与别人一样也是一路考过来的

  1980年出生于上海的黄蒙拉,4岁开始学习小提琴,8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又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并于1998年顺利进入上海音乐学院。他谦虚地说,自己学琴的经历和其他人并没什么两样。“除了后来保送研究生,我也是一路考过来的。 ”他还笑称自己是“学院派”。

  但与旁人不同的是,2002年,年仅22岁的黄蒙拉在 “意大利第49届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中一举夺得金奖、帕格尼尼随想曲演奏奖和纪念马里奥·罗明内里奖。这是继吕思清、黄滨之后中国第三位该项金奖的得主,也是他们中获奖年龄最小、此前没有留学经历的一位。

  黄蒙拉把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归功于恩师——著名小提琴家、教育家俞丽拿。 “从小学最后一年到研究生毕业,俞丽拿老师一路给予我指导。是她教会我如何去演奏,把小提琴的好声音拉出来,没有任何障碍地去表现。 ”

  黄蒙拉告诉记者,俞丽拿对每个学生都相当花时间、花精力,对他们的培养绝不局限在小提琴演奏技巧上。“每当我们要出去比赛或参加音乐会,她都会邀请很多朋友和家长来模拟这个场景,让我们从入场开始练习。 ”他说,“我刚开始‘排练’进场时会紧张得同手同脚,小提琴的弓和琴都不知怎么拿才好。 ”“在一个小时内,有2000双眼睛每分每秒都盯着你,确实会有很多压力。有的人会被这种气场所压倒,但成熟的演奏家自身也有气场,并把它扩散到整个音乐厅。俞丽拿老师就帮我们练出了这种经验。 ”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