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万人行是中山博爱的名片。赵宇飞摄
博爱已成为中山发展的精神坐标。 赵宇飞摄
150多年前,首届世博会在伦敦举行,中山先辈徐荣村携带他经营的“荣记湖丝”参与世博会,开启了中国人和世博的情缘。早在1894年,中山人郑观应就在《盛世危言》一书中提出中国举办世博会的主张,并提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
2010年5月,百年世博,梦圆中国。中山,也再次以独一无二的方式与世界对话。
从明天开始至本月27日,中山将以“博爱·和谐———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在上海世博会最佳实践区展示,中山也成为全国唯一以慈善为主题的参展城市。
一代伟人孙中山,一生都为追求“博爱”精神而奋斗,他的故乡———中山也一直将“博爱和谐”作为城市发展的最大追求。上海世博会上,中山将以持续23年的“慈善万人行”活动为主线,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山人的精神追求,以及建设发展文明城市的历程和成果。通过参加世博会,中山也将进一步探寻城市美好幸福的答案。
放眼未来,中山追求幸福答案的路径逐渐清晰: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推进以孙中山文化工程为首的八大文化工程,提升城市软实力;加快城乡统筹发展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可以预见,凭借精神力量、经济保障和改革意识,以幸福与美好为目标的中山科学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宽。
150年前中山人叩开世博大门
在国内,中山市或许是与世博会缘分最深的城市了。
150多年前,第一届世博会———万国博览会在英国伦敦举行,中山先辈徐荣村带着“荣记湖丝”从上海前往伦敦参加博览会,开始了中国人和世博会的情缘。这一举措,在150年后对上海申请世博会主办权起到了重要作用。2002年底,在投票前的冲刺关头,徐荣村的后人徐希曾提供了徐荣村参展伦敦世博会获奖的证据,让世博局的官员震惊不已,最终心悦诚服地将主办权的票投给了上海。
无独有偶,早在近120年前,香山籍的维新思想家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一书中首次提出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主张。120年后的今天,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
中山没有错过这一场盛会。但是,中山将如何通过参展来延续与世博会的情谊?这就要寻找出中山城市发展的精神坐标———那就是“博爱和谐”。
中山是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他所倡导并实践的“博爱”是一种高尚的“大爱”文化,包括救国、救民和救世等多个层面,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孙中山的家乡———中山也一直用行动实践着伟人的理想。
1988年,中山人发起了“慈善万人行”,迄今已连续走过23年,被誉为“中华民族慈善文化的一面旗帜”。慈善万人行产生了“献爱心、暖人心、聚民心、树信心”的巨大效应,成为建设“适宜创业、适宜创新、适宜居住”新型城市的精神动力。
中山市副市长、市参与上海世博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殷昭举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在环境治理、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等各方面都有代表性项目,但更能体现新时期中山人精神的,当属慈善万人行。“上海世博会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探讨全球城市发展,不能仅靠高科技及钢筋水泥,更需要爱心、慈善、和谐。”最终,中山确定以“博爱·和谐———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作为申报主题,并成功获邀参与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展示。
慈善:让世界读懂中山
慈善,为什么能成为代表中山城市发展的坐标?
慈善万人行在中山风靡23年,和当代中山人的精神追求和高度的经济发展程度密不可分。读懂了慈善万人行,也就基本能读懂中山建设发展文明城市的历程和成果。
中山人的慈善,首先源自中山人自觉继承和发扬了孙中山先生的“博爱”精神。由于中山独特的地理位置,早期内地经济、文化与海洋经济、文化的碰撞、融合形成了其精神内核:开放。改革开放后,中山又成为中国从封闭经济封闭文化走向开放经济开放文化的窗口,形成了一种包容、平等心态和开放文化。孙中山先生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主张,如今已成为中山人的“精神基因”。
中山人的慈善,源自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山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山曾与南海、顺德、东莞一同成为享誉全国的广东“四小虎”。多年来,中山以占全省1%的人口、2.7%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占全省4%的生产总值,经济总量位居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的第5位,成就了一种让国人瞩目的“中山模式”。
此外,在上世纪80年代,中山在国内较早地提出“统筹发展”的理念和规划。至今,中山已完成各镇控规和村庄规划编制,城乡基础设施“无缝对接”,实现城乡“一盘棋”布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农民的生活保障逐渐接近城镇居民,中山也是全省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地级市。
关爱弱势群体,将幸福成果与全民共享,成为新时期下中山传承和发扬博爱精神的注脚。1987年底,中山市委市政府发出了“娱乐升平迎太岁,太平盛世敬老人”的号召,由此诞生了中山“敬老万人行”活动,这是慈善万人行的前身。发展至今,慈善万人行已经成为中山新的民俗活动,成为中山城市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之源。
参加世博,寻找城市幸福答案
上海世博会,是中山展示自我的舞台,也是世界赋予中山的一份礼物。殷昭举说,中山参与世博会的初衷,就是要探索城市的美好和幸福。
事实上,为追求城市的美好与幸福,近年来,中山已经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作出“先行先试”的探索和努力。
比如,2007年,中山市卓有远见地提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调整过去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机构,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由此起步。
中山开始大力引进先进制造业,推动中山制造业向适度重型化、高级化方向发展。未来,中山将努力培育形成一批产值超100亿元的优势企业;建成一批产值超100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珠江三角洲沿海产业带先进制造业基地。
中山也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扶持现代物流、旅游、现代服务业、金融、信息等领域。同时,加强与香港、深圳两地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合作,使中山的现代服务业取得突破性的发展。2009年,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5.6%。
中山还特别强调新能源的发展,提出“力争用三年时间将新能源产业产值发展到1000亿元以上,夯实全省新能源产业基地的基础。”
在科学发展道路上,“绿色转型”、“低碳发展”、“文化软实力”等已成为中山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路径。而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同步,中山统筹城乡发展的视野也更加开阔。去年,中山在全国首创了外来工积分入户政策,将城市福利由本地人口扩大到外来人口,成为了国内探索外来工入户的典范之一,让生活在幸福之城的人们更切实地体会到幸福,而参加世博会,可谓是中山展现幸福、追求幸福的一个重要契机与平台。
“中山转变发展方式,加大自主创新,探索未来发展之路,需要借鉴全球智慧。”殷昭举表示,世博会上展示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等,将给中山的科学发展提供更多参考。
链接
中山馆:
三大展区诠释“博爱和谐”
世博会中山展馆设计了“走进中山———走进历史———走进万人行”三大展区,充分表达“博爱·和谐”这一主题。
A展区:主要包括孙中山故居的形象、孙中山先生的塑像、中山市“三个适宜”城市的情况介绍。
B展区:称为“时光隧道”,所谓时光隧道就是走过历史,阐述中山慈善万人行的深厚历史根源和文化内涵;并利用LED和多媒体投影展示中山民俗以及历史影像,让观众了解中山的文化根基和内涵。
C展区:也是主要展区。通过多媒体来展示中山历届慈善万人行的情况,走进展区就像置身万人行的现场。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李华炎
通讯员谢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