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钟体验从艳阳变暴雨 探讨防御水患和利用水资源
东方早报世博记者 许珈
朵朵白云漂浮于头顶之上,阳光透过云层将周围照亮。一会儿工夫,天气由晴转阴,雷电交加之后暴雨随即而至。昨日开始施工布展的城市最佳实践区鹿特丹案例让参观者在9分钟内感受不可预知的天气。
昨日,威廉德库宁设计学院院长兼董事会主席理查德·沃夫克在《水城鹿特丹》专场推荐会上介绍了鹿特丹案例。水广场、绿色屋顶、流动房屋……独具匠心的设计,将为参观者带来一个浓缩版的鹿特丹。
人工降雨不会淋湿双脚
“水城鹿特丹”展馆面积400平方米,位于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中。展馆设计展现鹿特丹如何将水与城市生活结合的方方面面。鹿特丹市气候环境保护署署长宝拉·范霍文介绍,鹿特丹是一个最低点在海平面7米以下的沿海城市,在防御水患的同时也要适应一系列气候变化,因此如何利用水资源十分关键。
上海世博会期间,“水城鹿特丹”展馆通过防洪堤、水广场、屋顶绿化等使游客亲身体验海平面下的生活。同时,展馆内的一大亮点人工云,也将塑造多种不同的天气模式,模拟鹿特丹不可预知而又极具挑战的气候问题。“人工降雨将覆盖整个展馆,而鹿特丹的创新技术,将确保游客的双脚不会被淋湿。”
流动房屋两地同时亮相
“浮动建筑、蓄水、防洪大堤、绿色屋顶……游客能有机会在15分钟内亲眼目睹、接触和体验这一切。”理查德·沃夫克表示。
走进展馆,参观者就能看到墙上充满艺术感的水印画。根据所需的天气情况而改变色彩的人工云将覆盖整个水广场,“从太阳升起到暴雨从天而降,一系列变化都在9分钟内实现。”水广场在鹿特丹市中心有原型,是一个既可以供人们娱乐,又可以排水、防止积水的地区。
展馆内还有数个绿色屋顶。绿色屋顶具备可持续、节能和隔音等特点,在极端暴雨的情况下还能储存雨水。此外,鹿特丹市5月才开始启用的“流动房屋”也将在世博会同时亮相。此外,鹿特丹也参与“荷兰水之周”活动,交流探讨气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