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世博 > 展馆 > 2010上海世博会瑞... > 正文
象征着吉祥的封顶之树沿着未来参观者乘坐观光缆车的上升路线,从地面升至瑞士馆馆顶
世博网10月23日消息:今天下午,在上海世博会瑞士馆现场,象征着吉祥的封顶之树沿着未来参观者乘坐观光缆车的上升路线,从地面升至瑞士馆馆顶,这一过程象征着城市和乡村的相互连接,也标志着上海世博会瑞士国家馆正式封顶。
瑞士联邦委员、联邦司法警察部长埃维利娜?维德默-施鲁姆普夫,瑞士驻中国、蒙古及朝鲜特命全权大使顾博礼,上海世博局副局长黄健之等出席封顶仪式。
上海世博会瑞士国家馆占地4000平方米,其主体结构由两个承重的大小圆柱和绿草如茵的屋顶组成,并由循环的观光缆车系统相连接。整个建筑充分体现了城市和乡村相互依存、互惠共生的关系,强调人类、自然与科技的完美平衡。自开工以来,共有780吨钢材和600立方米混凝土投入了瑞士馆的建设,以132个地下桩构成的地基支撑着这一巨大的钢结构建筑,为迎接世博会期间馆内每天15000名参观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瑞士联邦委员、联邦司法警察部长埃维利娜?维德默-施鲁姆普夫致辞
互动型智能帷幕打造“瑞士”幕墙
瑞士国家馆外围的互动型智能帷幕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告诉人们:我们周围还有许多能源未被利用。
瑞士馆的外围是巨大的帷幕,参观者可以从帷幕的任何一处进入馆内一层的城市区。帷幕的每一部分都能独立产生和储存能量,并以LED灯的形式将其利用。帷幕可以与展馆周围的能量,如太阳能或者照相机闪光灯产生的光能发生反应,从而发出闪光。这种新颖独特的构思,意在表现瑞士馆内外的“环境影响”,并使参观者了解这些环境影响。
整个帏幕的闪光具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因而产生一种动态闪光的视觉效果。此外,这些电池可以储存能量,它们之间能互为光源,使得整个展馆帏幕在夜间也能闪闪发光。帷幕上的每块太阳能电池板都做成瑞士地图的形状,使整个展馆裹上了“瑞士”幕墙。
瑞士驻中国、蒙古及朝鲜特命全权大使顾博礼致辞
圆柱形展区着力表现城市元素
瑞士馆的第一个圆柱形展区着力表现的是城市元素,无论从外观上还是音效上都营造出逼真的都市效果。参观者沿着展区内3米宽的坡道,缓缓前行,绕其一周,便可将瑞士馆的建筑及展览尽收眼底。
在瑞士馆的展区内、坡道旁,分别矗立着50个三维观景仪。通过这些三维观景仪上的图片,参观者可以了解瑞士在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特别是在瑞士馆展览的四大主题——空气质量、水质量、公共交通及可持续建筑方面的成功范例。坡道尽头是展示大厅,大厅内设立了15块真人大小的屏幕,15名瑞士人将以阿尔卑斯山为背景,“现身说法”,畅谈自己对未来的展望、心中的希望和梦想。
展区坡道最高处的中庭将矗立一块高达10米的巨型屏幕,参观者可在此观看循环播放的瑞士IMAX巨幕电影《阿尔卑斯:自然的巨人》片段。影片中,镜头缓缓扫过山脊峭壁,再现遍布瑞士境内绵延不断的阿尔卑斯山脉风景。除了展示瑞士迷人的高山风光之外,影片同时也表现了自然环境严酷的一面,揭示出个体应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寓意。这一展区还将包括一个多功能舞台、一家商店和一个餐厅。
上海世博局副局长黄健之致辞
乘坐观光缆车体验城乡间的连接
结束展区的参观后,就来到了瑞士馆的第二个圆柱形区域,在此参观者可以乘坐缆车观光。
圆柱内壁种着各种绿色植物,顶端开放。伴随着舒缓的、仿如置身大自然般的声音,参观者乘坐观光缆车顺着圆柱盘旋而上,穿过馆顶的自然空间,进行大约4分钟的游览。据介绍,观光缆车每小时可供1500人次乘坐。
观光缆车如同纽带一般,将瑞士馆的城市空间和自然空间合二为一,让人们在城市和自然之间来往穿梭——从繁华熙攘的城市到闲适惬意的田园乡村,并最终回归城市。这一循环象征着上海世博会副主题之一——城市和乡村的互动,同时也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
瑞士馆俯瞰图
瑞士馆缆车效果图
瑞士馆缆车效果图
拥有智能LED帷幕外墙的瑞士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