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博马德里馆馆长称要向高效上海学习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1日 07:55  新闻晨报
世博马德里馆馆长称要向高效上海学习

马德里馆总协调人倪毅潇 馆方供图

  □晨报世博记者 钟子娟

  城市最佳实践区马德里馆总协调人倪毅潇(IgnacioNino)在世博媒体圈里颇有名气,因为在世博会开幕不久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主席台上的倪毅潇快人快语,毫不掩饰对实践区游客少于预期的失望,并用近乎质问的语气建议世博会组织者尽快采取措施以增加人气。这场令中方人员有些尴尬的“发飙”让台下一众记者记住了倪毅潇——这个老外看起来对世博会不太满意啊!

  “发飙”老外提出学习中国

  “我可没有发脾气,只是着急。我也没有对世博会组织者不满意,头两个星期实践区游客不多,组织者和我一样焦虑。那次新闻发布会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媒体多多宣传城市最佳实践区,我态度严肃点,也是为了引起媒体重视嘛。”三个月后,当记者提起对他的第一印象时,倪毅潇笑呵呵地自我“澄清”。

  他说,世博局后来做得非常棒,启用城市名片册“东西联动”、把龙华东路线终点站延伸到实践区的天桥下、在实践区增设园区出口……现在马德里馆有时也要排队才能进入了。这些变化让他对中国政府机构的危机应对能力刮目相看。

  作为马德里市政府“马德里全球”国际战略与行动办公室首席执行官,倪毅潇从2004年开始接触中国事务,与北京、上海等中国城市寻找战略合作机会。“但这些接触都是远程的,而且比较零散。直到2007年,马德里参展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我才有机会近距离、全方位、深入且频繁地与中国接触。”

  谈及三年多来所收获的“中国印象”,倪毅潇说,由于自己是一名政府官员,所以对中国政府工作人员印象尤为深刻,“来中国之前,我们确实有过担心,怕双方由于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原因而沟通不畅。后来,在筹备马德里馆期间,我不仅经常和上海的政府部门打交道,与江苏、浙江等地的政府官员也有接触。我发现中方工作人员不仅英语水平普遍很高,思维方式、行事作风也非常国际化。而且,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在很短时间内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效率之高值得西班牙人学习。”

  亲身感受不可思议的国家

  和许多老外一样,倪毅潇也对中国的高速发展惊讶不已。“马德里的地铁系统发展完备,这在世界上很有名。可是我来上海后发现,上海只用了比我们少得多的时间,就形成了如此发达的地铁网络。”倪毅潇告诉记者,在中国待得越久,看得越多,他就越对中国感兴趣。

  2008年,他决定开始学汉语。不仅如此,他还广泛阅读中国历史、文化、哲学书籍,俨然成了一个“中国迷”。现在,他已能用中文与世博游客进行简单沟通。据助理透露,倪毅潇有空的时候就喜欢在园区里转悠,用中文加比划跟各种各样的中国人聊天。没想到,这一聊还真聊出不少收获。

  倪毅潇说,在西班牙的时候,他就看到媒体报道说中国的地方差异很大。但在世博会上,他才亲身感到中国东西部的差距很大,甚至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都很不一样。“首先,他们看到外国人的反应就不一样,城里人对‘老外’更习以为常。另外,他们跟我聊的话题也很不一样,有时像是两个世界的人。所以我也经常提醒自己,在世博会上看到的中国不是完全的中国,甚至在上海看到的中国也不是完全的中国,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国家。”

  回顾因世博会而与中国结缘这三年多,倪毅潇说,他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是在2009年促成马德里开设孔子学院,这是西班牙第一家孔子学院。如今,倪毅潇8岁的大女儿和6岁的二女儿都在爸爸的带动下开始学中文。

  对于世博会后的计划,倪毅潇说,他将继续对中国“迷”下去。世博像一扇窗,让他看到了东方中国的精彩天地。这扇窗一旦打开,就再不想关上。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