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园区世界气象馆展望2030年气象预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6日 08:08  解放日报

  本报实习生 刘锟 本报记者 陶健

  昨天,园区世界气象馆举办的一场 “展望2030年气象预报”专题论坛吸引了众多气象爱好者和世博游客的参与,气象专家们带领大家提前感受了2030年气象服务的神奇魅力。

  据介绍,随着通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气象预报的手段将会更加智能化。到2030年气象探测网将会全面覆盖从太阳表面到海洋深处的所有环境现象,还将实现精确的现场和远程同步探测。中国气象局特聘专家陈葆德博士认为,所有的这些都离不开更加先进的传感技术,未来的传感设备将会变得越来越小,它们将被“嵌入”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一些微型的传感器可以挂在人们的手提包上、自行车上甚至是阳伞上。这些传感器就如同成千上万的静止或移动的“迷你气象站”,可以源源不断的将地面观测的数据输送到气象中心,气象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准确、同步的实时观测资料。

  气象专家介绍,2030年的天气预报方式将更为细化,比如“明天在12时至14时发生雷雨的可能性是40%到60%”,市民可以根据这种更加细化的天气信息安排工作和生活。此外,更准确的预报还体现在对天气的影响性预报上,例如台风预报将与农业部门联动,湿热天气的预报将与卫生部门合作,以提醒那些对这些天气有敏感反应的人群提前应对。

  2030年的城市居民还可以获得更为人性化的气象预报。人们只需提供一定的地域、时段、活动内容等参数,气象人员就会根据这些参数交付定制的预报。

  上海市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穆海振说,未来的天气将实现由现在的“与天对话”到“与人对话”的转变,智能化的自动问询天气系统将会进入每个家庭,通过室内的智能问询系统,空调将根据主人的要求自动调节温度和湿度,特别是一些慢性疾病的人群,可以根据问询系统提供的详细信息将室内的环境调节到最适宜的状态。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