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毛里塔尼亚迎来国家馆日 4座古城讲述昔日文明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9日 16:19  新民晚报
毛里塔尼亚迎来国家馆日 4座古城讲述昔日文明

今天上午,毛里塔尼亚馆内的骆驼吸引不少游客与之合影本报记者 张龙 摄

  古老的文明是毛里塔尼亚上空隐形的封印,现代的生活则给毛里塔尼亚人带来了与自然对话的新方式。今天,上海世博会迎来毛里塔尼亚国家馆日,官方仪式上午在世博中心举行。

  古城池记载昔日文明

  毛里塔尼亚位于非洲西北部,全境80%的国土属于撒哈拉大沙漠,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文化兼具阿拉伯文明和非洲本土文明的双重属性。

  走近非洲联合馆里的毛里塔尼亚馆,就能看见按当地建筑形式打造的展馆外墙。馆内最引人瞩目的是1996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地的4座古城模型,这些古城自中世纪起由盛转衰的历程,至今仍让人唏嘘——

  ■ 瓦拉塔古城 位于毛里塔尼亚东南部阿瓦拉沙漠西南的瓦拉塔陡崖下,是古代穿越撒哈拉大沙漠的贸易通道之一,到9世纪是黄金和食盐贸易的集散地,也是穆斯林朝觐者远赴麦加的主要集合地,最后随着大西洋沿岸商业的发展而式微。

  ■ 提希特古城 虽地处撒哈拉沙漠的恶劣环境中,但这个建成于12世纪的石头城却以图书馆、学者和7世纪的清真寺闻名,到19世纪后由于干旱、疾疫和部族战争而“衰老”。

  ■ 瓦丹古城 在14-18世纪最繁荣,山顶有一座图书博物馆保藏典籍,19世纪因生态环境恶化导致上万居民迁徙,仅剩数百人的老城被称为“死城”。

  ■ 兴格提古城 始建于公元12世纪,被称为伊斯兰教第七大圣城,其清真寺至今仍是毛里塔尼亚最著名的建筑,有镶着驼鸟蛋的尖塔。

  多民族民居各有特色

  古城文明已成过去,现代的毛里塔尼亚人学会了如何和自然和谐相处、和沙漠和谐共生。上海世博会上,毛里塔尼亚把自己的首都努瓦克肖特“搬”上展馆。这个原来仅有200人的村落,如今面积和人口翻了几番,变成了现代化国家首都。

  在当地,不同民族都有各自典型的民居样式:索宁克族的民居是一个房间分割密集的大院落,因为一个索宁克男人往往会有三到四个妻子和很多孩子,所以一户人家需要很多房间。颇尔族则是一个逐水草而居的民族,他们的房子是用茅草筑成的“围屋”,方便在家里饲养牛羊。

  毛里塔尼亚最大的深水港是中国援建的友谊港,年吞吐能力90万吨,承担了90%的进口任务。伴随我国商务部提出的“3年内将逐步给予非洲所有与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5%的产品免关税待遇”,我国与毛里塔尼亚的外贸交往有望进一步增多。

  本报记者 胡晓晶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