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群
6月11日 星期五 多云
电梯里遇到球迷同事,脸上完全是过节的表情:“白天园区内外捕捉世博看点,晚上电视机前看世界杯赛事,要乐翻了!”世博会遇上世界杯,让这座盛会期间的城市更增添了一份激情。
园区内,各场馆不约而同引入了足球元素。世界杯东道主南非的展馆内,世界杯吉祥物“扎库米”张开双手欢迎参观者。巴西的展馆内,一间展厅的天花板上悬挂了数百个足球。阿根廷展馆的入口大屏幕上则放送着阿根廷队在世界杯上的经典片段。马德里案例馆展柜中放着皇家马德里队全体球员签名的球衣,商店里还出售各种皇家马德里俱乐部的纪念品……
对于上海球迷而言,世界杯是四年一度的盛宴。这一次,感觉上好像离世界杯近了不少。身边的世博园,就是一个真实的“地球村”,和全世界的同行聊足球,仿佛是同邻居唠家常。各国之间的对话交流或许还有些困难,但足球无疑是大家的共同语言。据说世界杯32个参赛国所在的展馆,都收到了南非馆发出的邀请,一起看开幕式和揭幕战,随后还有鸡尾酒会;听说,世博会巴西馆的工作人员已经邀请阿根廷馆的工作人员踢友谊赛;还听说,德国馆更为豪迈,世界杯开幕之际邀请大家喝啤酒。
其实仔细想想,双“世”之间确有共通之处:都聚焦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都展示了各国风格和特色,都在一较高下的同时分享着友谊……从某种角度上说,无论是世博会,还是世界杯,都在搭建着让地球村各个成员交流的平台。人类在交流中认知彼此,在交流中求同存异。无论是一种赛事,还是一个展览,如果可以达到这样一种效果,就是一个有凝聚力的舞台。
从另一个视角看,能够有世界杯、世博会这样的国际舞台,让各个国家开放地交流对话,平等地竞争比赛,这本身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印证。这些盛会一届届地接力举办,也印证了大家对于国际秩序的尊重和爱护,证明世界局势依然是和平多于战乱,认同大于分歧。早就听说有这样的说法,能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和世界杯这三大国际盛会,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确立一席之地的荣耀。这种说法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整个“地球村”对世界性平等对话平台的珍视。
平等、参与、交流,没有理由不为世界杯呐喊,也没有理由不去离世界最近的地方——世博园,感受全世界共同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