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中国国家馆“节地模式”展出
──世博幕后直击
本届上海世博会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探索未来城市发展模式,作为东道主的中国提出了城市新模式解决方案,这也是世博会参展国家和地区唯一展出的城市新模式。记者在世博会中国馆看到,中国学者董国良研究30年创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地城市模式,简称JD模式(又称“节地模式”),正在国家馆33米层的4.2m×4.8m大屏幕以“JD模式─交通顺畅的低碳城市”为题滚动播放。
提出把城市“架”起来
国家馆低碳区大屏幕上展示中可以看到,JD模式的城市,同时具备步行、自行车、公交车、小汽车、停车等五套独立的交通空间;通行能力提高5倍多,没有交通拥堵;停车位数量增加10倍多,没有停车困难;不会发生汽车撞行人和撞自行车的交通事故;根本不需要限制小汽车的购买和使用。按照董国良的估算:中国采用JD模式,在城市化的全过程,累计可节约3亿亩土地、数十万亿元城市建设投资、数十亿吨汽车燃油;世界采用JD模式,至2050年将使全球碳排放减少1/3。
JD模式可解大城市病
董国良向本报指出,国际展览局主席蓝峰在上海世博会前夕呼吁“我们现在别无选择,必须创造出一种新型的城市模式,这也是上海世博会的使命之一”。现代社会大城市病严重,“节地模式”就是中国向世界展示的新型城市生活模式的探索。2000年一百多个国家代表参加的未来城市大会发表的《柏林宣言》认定“全世界的城市没有一个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JD模式破解了这个世界性难题。温家宝总理对JD模式明确批示“这种模式是城市发展方向”,这个批示的正确性已经被长沙湘江世纪城的实践所证明。湘江世纪城在一块地上多盖了3倍房子,绿化覆盖率仍高达60%,整个户外空间没有汽车,被誉为洋溢现代都市风情的世外桃源。
参观国家馆展出的同济大学交通工程系主任杨晓光教授称,“董国良先生完成了同济大学尚未能完成的城市方方面面元素的科学集成”;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杨保军认为,JD模式在因地制宜的前提下值得推广。(记者:彭凯雷、罗洪啸、实习记者:王晓雪)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