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记者 李敏燕
都市报讯 说起上海支边青年,新疆人并不陌生。如今已回到家乡的上海知青们,更是对新疆有着别样的情感。
5月4日下午,在世博会新疆馆众多的人群中就有一对上世纪60年代到新疆支边的60多岁的老夫妇,他们夫妻俩曾在塔里木工作过16年。30年前,他们双双回到上海,但是对新疆却始终魂牵梦绕。
这对老夫妇就是王汉文和王淑仪,刚开始是站立在新疆馆玻璃幕墙外伸着脖子看新疆歌舞表演,因为不想中断观看,半中央跑进馆内,所以他俩始终都没有舍得挪动一下脚步。一直到一场表演结束后,两位老人才迅速进入馆内坐在第二展区内踏踏实实地看起来,头发花白的王汉文老人还不时地用相机记录下一段段精彩的表演。
歌舞表演结束后,王汉文夫妇也陷入了深深的回忆。1964年,他们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满怀一腔热血去新疆开发塔里木,成为兵团农二师35团的一名职工,那年他们才十五六岁。王汉文说,团场在沙漠边缘,他们的任务就是开荒种粮食。由于一年四季风沙不断,好不容易开出来的地,一场风沙就全白干了。
“由于那时很年轻还在长身体,总是吃不饱,周围的维吾尔族老乡得知后常给我们送馕吃。不仅如此,每年秋天瓜果熟了的时候,老乡们还会送来很多水果。很多年了都没有再吃到那么香甜的瓜果了。”说起这段在新疆的往事,王汉文双眼满是泪光。
30年前,王汉文夫妻俩顶替父母的班回到家乡上海工作,从此再也没有回过新疆。不过,回到家乡的上海知青们却常常聚会,在一起的话题永远少不了在塔里木的那段如歌岁月。
王汉文告诉记者,今天全家人一起来看世博会,没想到上海馆和新疆馆居然是邻居。于是出了上海馆他们就进了新疆馆。30多年来,几乎只能在电视里看到新疆歌舞,今天能到现场大饱眼福,他和老伴一定要看个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