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博中国馆拟实行下午排队入场(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03日 00:44  信息时报
世博中国馆拟实行下午排队入场(图)

昨日,英国馆依旧排长龙。信息时报记者 黄立科 摄

  高温、炙烤,昨日是上海世博会开园第二天,上海最高气温骤然升高至近30℃,园内的喷雾风扇等控温降温设施也基本全部启动。穿长袖热,穿短袖晒,可这些都不能阻挡游客参观世博园的热情。昨天,园区内冷饮、阳伞等“清凉”生意红火,一个流动销售车一天就卖出将近1000瓶水。面对高温的“烤”验,园区内各个展馆也奇招迭出,从排队等候到馆内参观均有不少高科技降温措施。而据气象台预报,3日上海最高温度仍将逼近30℃,世博游客一定要注意防晒。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特派上海记者 孙婷婷 田桂丹(除署名外)

  酷暑之下

  游客奇招避暑 园内拖鞋卖断货

  昨日早上,就已经能够感受到了太阳热度,记者查询气象部门资料发现,早上9:30左右,世博园中国馆附近的温度就已经超过了25摄氏度。到了中午,裸露在外的皮肤已经感觉到发烫,沥青的地面也升腾起热浪,即使撑起阳伞戴上太阳帽、墨镜,也能感受到周围的热风袭人。

  然而,这些都阻挡不了游客的热情,早上9点30分左右,园区的主要入口仍然可见长龙。各个热门展馆前,想要一下子找到龙尾,都是一件难事了。10点30分左右,在沙特馆前,一位头戴鸭舌帽、身着短衫、短裤的男士,一只手当扇子,一只手当遮阳伞,他告诉记者:“出门前看了天气预报,说最高温度29℃,现在还没到最热的时间呢,都已经觉得很晒了,(皮肤)都觉得烫了。”旁边一名“全副武装”的女士打趣道,“穿上薄外套,就不烫了。”这位男士随即展示他手中的黑色外套,说已经被汗水打湿了。

  强烈的阳光让很多事先没有准备遮阳工具的游客大呼受不了,伴随着时间的推移,队伍越排越长,头顶上的阳光也越来越强烈。终于,很多事先没有准备遮阳伞的游客开始有点按捺不住了,他们中有人脱下外套罩住了脑袋,甚至还有人干脆将手中的导览地图折成一顶遮阳帽,直接戴到了头顶上。欧洲馆的几处饮水机前也排起了队,不时有游客用直饮水洗脸。

  不过,炙热的温度也带旺了园内的流动饮料销售车,精明的商家不仅安排流动车穿插在各个热门场馆的外围,连英国馆馆区内的开放公园中,也有他们的身影。一个销售员告诉记者,截止至昨晚7点,仅他负责的销售车,就卖出了近1000支饮料。而在欧洲片区的特许专卖店内,有豪迈的男士直接抓起一件短袖,付钱后立马换上。而价钱从98元到168元不等的拖鞋同样也被一扫而空。

  高温影响

  不少游客改变行程

  游客黄裕如今天特意带着孩子和老人一起来世博园游玩。烈日下需要等候这么长时间,看着老人和孩子额头上的汗珠,黄裕如决定改变原来的游玩线路:先去浦西参观企业馆,下午再来浦东参观美国馆、巴西馆。

  一位来自英国的游客无奈地说,他自己排队等没关系,但孩子才1岁,不可能长时间晒太阳,所以他在英国馆前站了10分钟就失望地离开了。而一个来自韩国的旅游团在中国馆门口排了不到半个小时也决定撤退,“30多个游客,十多分钟就撤了一大半,全部躲到场馆的背阳面凉快去了。”导游张小姐说。

  上海世博局局长回应高温问题

  Q:高温下是否有游客送院?

  A:26人中暑送院,不少游客腿崴了。

  洪浩表示,5月1日、2日两天开园,世博园区救护车出动都达到80多次,尤其昨日救护车一共出动了82次,其中接诊的26个人是中暑,另外有56个人属于外伤。洪浩介绍,昨日56个受外伤游客的确切的结构分布没有做统计,但在指挥室里听到比较多的是腿崴了。

  Q:天气酷热如何安排高温避暑?

  A:开启喷雾装置,一日加装数百遮阳伞。

  上海世博局局长洪浩介绍,昨日世博园区内一天装了五六百把的遮阳伞,接下来一两天内还要大量进一些遮阳伞,解决游客的遮阳问题。尤其是场馆排队区将装更多遮阳设施,园区内也将准备更多饮料来满足游客在高温下补水的需要。此外昨日首度开启了高架布道以及一些场馆地区的喷雾装置。

  Q:走累了凳子不够怎么办?

  A:掌握特别需要区域,大量加装凳子。

  洪浩称,昨日世博园区又运进1000多条凳子,明后两天还要大量把凳子运进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已经掌握了游客的分布,知道哪些地方游客特别需要凳子。所以重点在游客集中地区把凳子布设好。

  Q:天气渐热老人排队会否吃不消?

  A:70岁老人可凭证走无障碍通道。

  洪浩表示,考虑到接下来气温逐渐升高,为进一步方便老人入园,减少他们的排队等候时间,70岁以上的老人凭有效证件就可以通过无障碍通道进入园区,从而减少老人的候检时间。对于70岁以上的老人行动不便的,考虑可以由一位人员搀扶入园。

  医生建议

  女游客最好别穿凉鞋

  由于近日气温逐步升高,特别是午后的阳光较为强烈,医生提醒参观者,在排队等候参观的过程中注意防暑降温,比如:戴好遮阳帽和遮阳镜,可多喝点水,吃点水果,自带固体的清凉油。

  此外,外地来沪参观世博会的游客在参观前一晚一定要休息好,参观者在参观的当日一定要吃好早饭,避免引起低血糖,出现头晕目眩等不适。此外,建议女性游客最好穿运动鞋,不要穿凉鞋,以防皮肤擦伤。不少游客则表示,世博会将持续到10月31日,在这半年中不可能忽视上海的酷暑。

  中国馆或可下午排队入场

  建议游客避开高峰,入园可先游浦西

  信息时报上海电 (特派记者 田桂丹 孙婷婷)昨日是世博园正式开放的第二天,上海世博局局长洪浩介绍,截至昨日下午4点实际入园达到22.18万人,高峰时期在园达到19.33万人。在运行情况通报会上,洪浩就错峰游园等热点关注问题介绍了最新举措,并透露将探索中国馆实行下午排队入场的可能性。据了解,目前中国馆实行预约券入场措施。

  上海世博局局长洪浩介绍,正式开园第二日中国馆的运行情况和首日基本相似。在这两天正式开园中,中国馆采取凭预约券参观的措施,但有相当多外地游客抵达上海的时间比较晚,失去了领取预约券的机会。考虑到下午入园的参观者也有这样的需求,将探索在下午规定一定时段让参观者排队参观中国馆的可行性。将排队时间安排在下午进行,主要是考虑到高科西路、上南路两个正对着中国馆的出入口,现在上午的客流已经非常高,如果中国馆上午也实行排队的话,大量的客流涌入这里可能会产生拥堵问题。

  此外,从今天开始,将进一步优化发放中国馆预约券的工作,在每一个预约口都将派工作人员派发中国馆的预约券。洪浩呼吁,中国馆在世博会结束以后,仍将展出一段时间,所以游客不一定要在现在抢着参观,可以利用现在入园的机会多看一下其他参展方的展馆,提高参观效率。

  热点问题

  何时入园更好?

  建议晚1~2小时入园

  洪浩介绍,昨日进园高峰仍然是上午10点之前,共进游客12.9万人,占到进园游客的58%。11点在园人数达到17.47万人,13点15分达到最高峰19.33万人。19万以上的在园人次一直持续到下午4点。昨日多数出入口均采用预检区、排队三级管理,分步放流,没有出现大客流。9点开始入园,安检门、闸机正常开放。10点以后排队人数快速下降,11点以后基本随到随进。因此建议游客可晚1~2小时入园,这样可以减少排队时间,提高参观效率。

  从哪个门进园?先看什么馆?

  三出入口客流相对拥挤

  据洪浩透露,从昨日情况来看,出入口仍出现一些客流不均的情况,后滩、长清路、高科西路等出入口客流相对比较拥挤,特别是高科西路出入口压力比较大。昨日有160多个展馆对外开放,同前天一样,游客在园内参观的时候,热门场馆仍然出现长时间排队现象。其中C片区,也就是美洲、欧洲和非洲展馆集中的片区排队现象最多。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馆排队时间最长超过3个小时,巴西、卢森堡、比利时、荷兰等馆排队时间也比较长。在亚洲、大洋洲所在的A、B片区,沙特、日本、韩国等馆排队人数也非常多。

  另一方面,浦西园区客流比较少,建议可先到浦西展馆看看。浦西有18个企业馆和城市最佳实践区,展馆相当一部分非常精彩,互动性是相当强的,非常吸引人。从目前情况看,如城市未来馆等很多场馆甚至不需要排队就可进入参观。

  避开高峰入园会错失好节目吗?

  晚间有表演游客更享受

  洪浩建议,游客可在下午甚至晚上入园参观,可能效率更高。从傍晚开始,参观者明显减少,一些热门场馆排长队的现象得到明显缓解,所以晚上参观对游客多看几个馆是有好处的。但避开高峰参观,园区活动会不会没高峰期精彩呢?洪浩表示,晚上园区的夜景也是非常美丽的,园区一些商业点晚上也在营业。他还承诺,晚间低谷时候将安排更多节目吸引大家,比如在宝钢大舞台、文化中心以及各个文化活动场所都有精彩的表演;现在起每晚7点开始,世博园区还将每隔1个小时举行一次灯光、喷泉、音乐表演,利用晚上的时间参观世博园,能够看到的、享受到的精彩内容会更多。

  热门馆太火是否会延时闭馆?

  延时决定权在主办方

  英国馆、法国馆等热门场馆太火,游客往往要排队3个小时才能入馆参观,是否会考虑在人多时热门场馆可延长开馆时间?洪浩表示,世博局对整个开馆时间都进行了规定,但确实在历届的世博会当中,曾出现过有因一些展馆非常热门延长了开馆时间的做法。不过,延长开馆时间的做法必须得到参展方的同意,决定权在参展方。

  昨日现场体验

  时间:12:45

  地点:世博轴餐馆和便利店

  事件:餐馆冷便利店热

  由于不少游客都自带干粮入园游玩,中午时分他们就三三两两坐在园区阴凉处吃饭,曾一度备受热捧的餐馆客流量明显减少。昨日午饭时段,世博轴上不少餐馆的服务员都举着自家的菜牌,走到游客比较集中的路段叫卖。其中,一家卖汉堡包的快餐店出动了五六个服务员,带上已经打包好的套餐到另外一家卖中式面的餐馆门前“摆摊”,并大声叫卖套餐的价格。也许是觉得被“踢馆”了,这家中式面店的服务员也站在门口大声叫卖,两家互相比着音量的高低。但与餐馆较冷不同,有售卖可用微波炉叮热盒饭的便利店门前,游客排起了队等待买盒饭。据了解,便利店的盒饭大多数是十几块钱一份,而餐馆套餐多要30元以上。

  5月2日运营数据

  截至昨日下午4点实际入园达到22.18万人,高峰时期在园达到19.33万人。全天接待贵宾83批、1000多人次。当天各种文艺活动58个场次,有11.5万人次观看了活动和表演。

  园区内江轮渡达到5.9万人次,世博大道线达到5.4万人次,轨道交通13号线达到2.7万人次。重新启动的越江巴士达到5.5万人次。5月1日世博园区产生垃圾204吨,其中生活垃圾172吨,餐饮垃圾32吨。

  信息时报记者

  田桂丹 孙婷婷

  英国馆:封装26万颗种子

  耗时一年

  信息时报上海电 (特派记者 孙婷婷 田桂丹) 你知道号称“种子圣殿”的英国馆中,6万颗植物种子都是什么吗?这些种子来自哪里、日后又到哪里去?昨日,种子提供方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李德铢和英国驻上海副总领事一一进行解密。

  “未来植物”可“抓”贼

  鲜为人知的是,在进入种子圣殿前,还有一道美丽的风景,就是“未来植物”廊,这些植物在现在虽然还是想象中的植物,但难保几年后就是现实了。例如,有一种未来植物,可以通过它的“触角”探测到的DNA,帮助警方抓小偷;有的植物可以探测到空气中的病毒,通过颜色上的变化,提醒人们预防疾病;还有一种植物,长得像黑色的章鱼,可以转化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能源石油……

  世博后6万根触须将切下

  走到最后,种子圣殿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里面6万多根被称为“亚克力杆”的“试管”,封存着依然具有活性的种子。昨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李德铢首次揭秘了种子的来源和种类。据他介绍,藏在圣殿的种子数量达到26万多颗,涵盖了900个品种,主要来自于中国的西部,既有比较常见的粮食种子,如小麦、玉米;也有被称为“活化石”的稀有植物银杏的种子。据展馆工作人员介绍,26万颗种子全部是人工封装的,耗时长达一年。

  “说实话,我也不能保证所有的种子(展示结束后)全部还能活着,所以在选参展品种时,也尽量不用稀有种子。我们的主要目的是传输一个理念。”他说,“我们很多吃的东西,都是来自于种子,但很少有人把种子和未来联系起来。很多种子在还没有研究、利用前,就消失了。”

  李德铢表示,正是出于此目的,他所在的研究所才在2004年与英国有关方面共同开发“种子银行”。英国馆把种子封存在触须里,就是为了提醒人们每天地球上有100多种物种在消失,在城市发展中一定要留住这些人类的朋友。

  在世博会结束后,这6万根触须将被切割下来,在英国和中国的一些学校和公园组成景观。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