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博园试运行期间中国国家馆接待人数最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8日 04:30  大洋网-广州日报
世博会试运营期间,中国国家馆是游客的首选。记者顾展旭、海国摄

  文/记者何涛

  对于赶到上海采访世博会的记者来说,昨日是幸运的一天。昨日上午世博会官方特意安排了半天的媒体专场,包括中国国家馆(以下简称“国家馆”)在内一些场馆对媒体开放。这让许多无缘进入国家馆的记者终于等到了机会。

  经历6次高强度试运营后,国家馆的魅力展现无疑,毫无争议地成为整个世博园区里最具人气和接待人数最多的展馆。尽管每天5万人的参观量已接近国家馆接待能力的极限,但对于进入园区的数十万游客来说,大部分人依然缘悭一面。

  如何让更多游客进入国家馆,同时又能满足参观质量,成为世博会开幕前国家馆遇到的一个两难选题。破解这个难题,不仅需要管理者的智慧,更需要参观者的耐心。

  国家馆一券难求

  记者日走马观花

  漫步在世博园周边,远远的就能看到有着“东方之冠”之称的红色方形建筑:国家馆。

  昨日一大早,本报记者再次进入世博园区,国家馆成为了我们最主要的目标。

  3D影院看中国发展“历程”

  在试运营阶段,国家馆需要凭预约券参观。但对于庞大的入园人流来说,每天几万张的预约券远远不能满足“胃口”。由于一券难求,每天一大早,不少人都来到园区门口,静静等候着属于自己的领券机会。

  国家馆需要预约参观,对于胸前挂着证件的记者来说也不例外。几天前,本报记者想领券参观国家馆,但无功而返。但昨日的媒体专场给了记者参观国家馆的机会。

  昨日上午9时25分,本报记者乘坐电梯直达国家馆里位于49米层的“东方足迹”展区。入园后,记者们被工作人员热情地引导到一趟“列车”前排队,打开车门后,里面是一个超大的3D影院。影院里总共有700个座位。一部名为《历程》的影片把记者们带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激动人心的城市发展历程当中。

  被电梯拉着看国宝

  49米层还有一大亮点,展示着一幅长约128米、高6.5米的电子版的《清明上河图》。站在巨幅电子屏幕前,一名国家馆讲解员称,试运行阶段每天都是人山人海。由于人太多了,讲解时需要佩戴话筒。

  巨大的人流给国家馆的接待人员也造成了压力。讲解员小彭告诉记者,由于每天游客量太大,在馆里小彭常做的一件事就是要不停喊话,提醒游客们往前走。

  为了最大限度的扩充参观人流量,国家馆在设计时已考虑到了许多细节。在49米层的“国家瑰宝”展厅,一幅仇英版的《清明上河图》摆放其中,但要想仔细观看并不可能。一进入展厅内,所有游客都会被送上一台扶手电梯,被动地被电梯拉着往前走,想一睹真迹芳容,只能走马观花。这部电梯起到了加快参观速度,防止人员滞留的作用。

  限行措施“因人多而变”

  增多讲解节省游客时间

  记者走马观花式地在国家馆里走了一圈,花了40多分钟。其中包括:等候进入影院3分钟,看电影8分钟。从49米层步行到41米层3分钟。搭乘轨道游览车10分钟。简单参观一番位于33米层的“低碳未来”展区也需要10分钟。由于是人数较少的媒体专场期间,这种参观速度是普通游客无法“享受”的。

  由于参观人数太多,经历几次试运行后,国家馆里有了不少“因人多而变”的措施。在49米层的“同一屋檐下”展厅,有一部两分钟的影片,在一块巨大的屏幕上同时展现了9户城市居民的生活,十分精彩。国家馆的一位工作人员称,在展厅前本来是设有限行围栏的,打算隔两分钟放一批游客进来。但由于人太多了,这一措施并没有真正实行。

  国家馆的一位工作人员称,6场试运行后,国家馆都成为了接待游客量最大的展馆。每天5万人的接待量已接近了国家馆接待人数的上限。为保证入馆游客的参观质量也不大可能加大接待人数。

  这位工作人员表示,经过6次试运行后,国家馆的服务也在不断改进。“通过试运行阶段的总结,我们增加了讲解,让游客可以节省时间看更多展项。”

  开幕后仍凭券参观

  如何破解国家馆一券难求的局面,国家馆一位工作人员称,由于国家馆将成为一个永久馆,所以建议游客以后再参观,错过目前的参观高峰期。

  在试运行阶段,为了分流人流,国家馆采取凭预约券参观的方式。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游客为了领预约券而排队,同时领券后可以根据预约时间灵活安排其他游览活动。国家馆的一位工作人员称,世博园正式开幕后进入国家馆参观,还会继续采取凭预约券参观的方式。为了解决入园晚游客无法参观国家馆的问题,现在有关部门也正在协调,看能否每小时发放一次国家馆预约券。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