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馆的“绿意园林”、日本馆的“会呼吸的墙”、西班牙馆的“小米宝宝”……23日开放的一些国外馆可谓各具特色,亮点频出,让游客大饱眼福。
本报上海4月23日讯(特派记者仲爱梅许恺玲)23日,上海世博园启动第三场试运行,除中国馆、主题馆外,多个国外馆也首次对外开放,并以其特殊的设计理念和高新技术受到了游客的关注和追捧。
在闭馆休整一天后,23日,上海世博园举行了第三场试运行演练,除了组织者负责的中国馆和主题馆外,包括美国、土耳其、法国、日本、西班牙、冰岛等在内的26个国外场馆,以及“城市最佳实践区”中的绝大多数案例和17座企业馆纷纷对游客开放。
记者在现场看到,23日开放的各国馆可谓各具特色,亮点频出。外表似“藤条篮子”的西班牙馆内,既有在激昂的鼓点中舞动的弗拉明戈舞者,更有一个身高6.5米、会呼吸会眨眼的机器娃娃“小米宝宝”,它将带领游客在西班牙馆的最后一个展厅畅想未来的生活。法国馆除了被一片绿意覆盖、游客在此可免受阳光暴晒之苦外,还可充分调动视觉、嗅觉、味觉、听觉、 触觉等“五感”来体验法国这个“浪漫之都”的感性。而走进“像生命体一样会呼吸的环保建筑”日本馆内,最引人瞩目的则是日本的高新技术,如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推出的搭载超高清及超望远功能的“万能相机”,它能够在拍摄视频的同时,识别笑容后自动进行摘拍……
与前两次相比,由于此次试运行新增了很多外国馆,除中国国家馆一如既往地火爆外,那些具有独特魅力的外国馆也同样吸引了游客的广泛关注。因为参观的游客太多,不少馆前都排起了长队。上午10时许,园区大屏幕上已经出现了这样的字样:“由于参观的游客太多,美国馆、土耳其馆目前已经严重拥堵,请游客前往其他馆参观。”下午4时整,日本馆刚刚对外开放不到一个小时,门口就已经有不下三千名游客在排队等待,工作人员提醒排队者及时分流:“日本馆将于19:30关闭,请于第二天再来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