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英国馆可以看到头顶“倒垂”缩小版英国城市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03日 19:22  新浪文化

  传承经典,铸就未来:世博会英国馆完整诠释

  上海世博会英国馆于2010年2月3日公布了英国馆的整体设计、展示,并详述了英国馆的主题--“传承经典,铸就未来”。

  英国在上海世博会上的展示将颠覆人们对英国的传统印象。英国馆主题“传承经典、铸就未来”的意义体现在它不仅展现了英国对经典文化、传统社会核心价值理念的传承,同时又向公众展现了现代英国的开放与包容,以及英国在设计、创造、发明与创新等方面的领先地位,并以此铸就美好未来的信心与能力。

  在发布会现场,艾琳女士这样描述着英国馆:

  “从工业革命到现在,英国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一直在设计、创造、发明与创新等方面保持领先地位。英国馆则是综合了英国优秀传统和当代领先技术的呈现,并展示了英国的开放包容,愿与中国人民共创美好未来。”

  英国馆的设计是一个没有屋顶的开放式城市公园,参观英国馆将是一个愉悦之旅。游客将通过“绿色城市”、“开放城市”、“种子圣殿”和“活力城市”的展示进入“开放公园”。

  在“绿色城市”,游客可以“鸟瞰”英国的四大首府--贝尔法斯特、卡迪夫、伦敦和爱丁堡--的街道和建筑被统统“檫”掉后的绿色地图。

  在“户外城市”,游客将看到头顶上一个“倒垂”着的缩小版的典型的英国城市,还将感受到“光雨”散落在身上的效果。

  “种子圣殿”是英国馆创意理念的核心,是英国长久以来“铸就未来”能力的一种夸张性表现,内部展示的种子代表着丰富的生物多样行意味着创新和探索的无数可能。

  在“活力城市”游客将看到种类丰富的植物--八个真实的植物生命故事以及八个在未来可能实现的植物故事,展示了植物与自然将如何共同铸就我们城市生活的未来。

  “开放公园”是对城市律动的鲜活展示,游客将有可能看到世界最伟大的表演艺术创新先驱人物莎士比亚的剧目演出,当然还有能看到最时尚前卫的现代艺术表演。

  英国馆是坐落在上海世博园区里的城市公园,将成为园区里与众不同的建筑。英国馆满怀热情期待游客的到来,体验一段非凡的旅程。

  编者按

  1.世博会英国馆大事记

  •2006年8月10日,世博会英国馆总代表(原英国外交部贸易事务部长)马言(Ian McCartney )宣布英国正式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邀请,参加2010年上海世博会。

  •2007年3月,6支设计团队从40多支参选的设计队伍中脱颖而出。

  •2007年6月,6支优选出的设计团队参观了上海。7月,所有的设计方案揭幕并在伦敦英国国立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公开展出。

  •2007年8月底,所有的设计方案在上海展出并邀请上海民众亲临展览现场或登陆网站,参与评选心目中最佳的设计方案。

  •2007年9月底,通过参考上海市民的评选意见,英国专家组揭晓最终获胜团队。

  •2009年3月12日,英国世博团队举办植树活动庆祝世博会英国展馆的动工。英国政府、英国馆创办赞助商(英国石油、吉凯恩集团、阿斯利康制药公司、巴克莱和帝亚吉欧)和施工单位(英国Mace公司和苏中建设集团)的代表参加了植树活动。

  •2009年6月16日,英国馆总代表马言(Ian McCartney)正式提交参会文件,确认英国参与网上世博会。       

  •2009年10月20日,“种子圣殿”第一根亚克力杆吊装成功。英国驻上海总领事暨世博会英国馆副总代表艾琳(Carma Elliot) 女士参加仪式。

  •2009年11月20日,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正式发出邀请,欢迎公众前来参观世博会英国馆-一个“可以容纳所有人”的展馆-www.ukshanghaiexpo.com,并在英国馆官方网站启动仪式上公布了世博会期间参与网站互动活动所能赢取的最大奖--一辆全新的名爵MG6汽车。

  2.总设计师: Heatherwick工作室

  英国设计师和艺术家Thomas Heatherwick以在公共建筑和雕塑中对工程和材料的创新运用著称。1994年他创立了他的Heatherwick工作室。

  自 1994年Heatherwick工作室成立以来,Thomas Heatherwick和他的同事们就勇于突破传统的束缚,工作室的创作范围广泛,涉及艺术、建筑和产品设计等诸多领域。如今,由建筑师、设计师和建造师组成的精英团队在位于伦敦国王十字街 (King’s Cross) 的一间工作室兼工厂一起工作。在这个独特的工作环境里,大家一边酝酿创意、试验材料和生产工艺,一边管理和实施所从事的项目。目前,工作室已完成的项目包括:获得英国皇家建筑协会 (RIBA) 国家奖项的东岸咖啡馆,纽约曼哈顿区的Longchamp 旗舰店La Maison Unique,以及伦敦那座享誉全球的“可以卷起来的桥”(Rolling Bridge)。除了负责上海世博会英国馆的设计之外,Heatherwick工作室目前还致力于太古广场 (Pacific Place)(香港历史最悠久、最富盛名的购物广场之一)的大型重建工作。同时,工作室还在与一个修道士团体合作设计一家新修道院。

  3.千年种子银行:基尤皇家植物园

  作为一家举世闻名的科研机构,伦敦基尤皇家植物园之所以享誉全球,不仅在于其在收集植物标本和世界级腊叶标本方面成就卓著,而且在植物多样性、物种保护和本国及全球可持续发展方面也享有专业科学技术。基尤皇家植物园同时还是一处重要的国际旅游胜地,拥有132公顷的园区、乡间别墅区和韦克赫斯特园 (Wakehurst  Place)每年都吸引将近200万的游客前来观光。基尤皇家植物园于 2003年7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9年又迎来了植物园成立

  250周年纪念。韦克赫斯特园是全球最大的野生植物种子库基尤千年种子库的所在地。预计到 2010年,伦敦基尤皇家植物园及其合作伙伴们将收集和保存世界上10%的野生花木物种(30,000个种类)。其目标是到2020年将这一比例提高至25%,目前基尤皇家植物园正在积极筹备资金,以期将这项重要工作落到实处。

  4.走廊展示内容: Troika

  Troika创立于2003年,是一个跨领域的艺术兼设计公司。基于在图形、通讯、艺术、产品设计和工程方面的丰富经验,Troika 的特色在于将艺术原理和设计原理融会贯通。Troika 的作品曾在众多高端展览会上亮相,其中包括伦敦的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 (Victoria & Albert Museum London)、泰特现代艺术馆 (Tate Britain)、伦敦科学博物馆 (The Science Museum London)、英国文化协会 (British Council)在中国广州、上海和北京举办的巡回演出、以及 2008 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MoMA) 举办的展览会。Troika 的部分作品还被英国文化协会 (British Council)、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 (Victoria & Albert Museum London)和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MoMA) 永久收藏。至今为止,Troika 出版了两部书:一部是2008 年出版的 Thames 和 Hudson 创作的 《Digital by Design》、一部是 2005 年出版的 Booth- Clibborn Editions 创作的《Moscow Style》。2007 年,Troika 被英国卫报 (The Guardian) 列为英国最红的设计师 50 强行列;2006 年,Troika 获得 NESTA 创新奖。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