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博地区馆启动布展 打破常规彰显创意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8日 14:01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徐蒙 实习生 郑雯

  在中国馆区,“东方之冠”的周围,环绕着两层楼高的建筑。世博会期间,全国除了港、澳、台三地单独建馆,其他31个省区市都将在这里“安家”。本月开始,各个地区已在平均分到的600平方米展示空间中,启动布展。

  第一次作为世博会的东道主,各省市压力不小。在过去的100多年里,是荣记湖丝、贵州茅台、鸿祥旗袍等等这些地方特色产品,为中国在世博会上赢得荣誉。但是现在的世博会早已不是特产展、成就展,我们给世界看什么?从目前一些地区正式确定下来的方案看,可以说意外不断、惊喜连连。

  我们的创意也能“无限”

  “我们的展馆无章无序,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也不分出入口。”在最近举办的国内参展方会议上,湖南省中国国际贸促会湖南分会会长、湖南参博筹委会副主任李沛的一席介绍,让湖南馆成为一大焦点。

  这是什么样的概念?任何一个展览,展品再新颖,展示方法再创新,展项布置总有先后顺序,但湖南人决定打破常规,去掉阻隔,用竹子建起了一个完全开放式的“魔比思环”展馆。

  1858年,德国数学家魔比思发现,取一条长方形纸带,观察它有两个面和四条边,但将其一个短边扭转180度后,再与另一短边粘在一起,便成了一个∞字形的环。可这与湖南馆有什么联系?李沛表示,展馆外观采用的是双“魔比思环”相扣的造型,取义无穷大符号“∞”和中国太极,在展览理念、形式等各个环节上,每一处都体现着无穷无尽、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同时,世博会湖南馆还取了个中西合璧的名字:“桃花源里·Xanadu”。Xanadu英文意为“世外桃源”,是西方世界描述神秘仙境最为广泛使用的词汇。单一个名字,就能同时抓住中外游客的眼球。

  李沛特意强调,湖南馆的魅力在于,展示设计采用“魔比思环”无穷循环演播滚动,在上海世博会184天的展览运营期间,湖南馆将有针对性地不断创新变化展示的形式和内容。 

  展示不是一个符号

  陕西馆没有兵马俑,甚至连一点兵马俑的元素都不见?在正式出炉的陕西馆设计方案中,的确没有一个字、一幅图片提到兵马俑。

  举世闻名,外国游客参观世博会,一定也能被“兵马俑”这样的中国元素所吸引。尽管如此,本次世博会上陕西毅然放弃了兵马俑,陕西参展方认为兵马俑既然已经成了陕西符号化的象征,无人不知,再放到世博会上展示,有些多此一举。

  “我们不但要让世界知道有一个历史悠久的陕西,还要让世界知道在黄土高原上有一个让人们完全想象不到的山水秦岭、绿色陕西。”目前的陕西馆方案,围绕“人文长安之旅”这一主题,用华清池和秦岭山水将取代蜚声中外的兵马俑,成为陕西馆的主打元素,以充分展示人文陕西、山水陕西的新形象。而华清池等元素体现的是盛唐文化,表达“昔日皇家宫苑、今日百姓家园”的陕西美好城市生活,与主题无关的兵马俑,自然被排除在设计方案之外。

  另外,有一定争议的“陕西八大怪”和秦腔等元素在此次的陕西馆设计中将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有可能是剪纸、皮影等一些更能够让世界游客接受和认可的陕西元素。 

  让传统元素鲜活起来

  在中国举办世博会,中国元素必定是亮丽的风景线。可是怎样让传统的中国元素变得鲜活,怎样用国际化的语言讲述中国文化?这是挑战每一个国内参展方的难题。

  青海馆为此作出了示范。青海馆选取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江河为元素,以昆仑天之极为载体,以圣水瑶池为情感内涵,并以博大、包容为空间概念,勾勒出一个敞开式的展示空间。由此,通过自然的展示语言,与世界分享中国大山大水的壮美。 

  青海馆的主体造型由古篆书“源”字演化而来,其形如同现代汉语中的“原”字。“厂”字头设计成山峰形象,象征万山之宗———昆仑山。“小”字则变为发源于青海的长江、黄河、澜沧江。青海馆设计师介绍,篆书中,源字中间的“白”写作“日”,于是他们将其设计成我国神话中西王母的居住地瑶池。

  在这个汉字“源”中,参观者可以看到清澈的源水穿越着山水画境,婆娑的云雾飘动在神山之巅。展馆博大、宽阔的展示形式,向世人展现“中华水塔”的山水风情。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