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5万人口的葡萄牙小城阿威罗,汽车拥有量高得惊人,城市污染和拥堵现象十分严重,如何让人们放弃汽车重新使有绿色环保的自行车呢?瑞典城市克里斯蒂安斯塔德为了提倡环保,提出一个大胆的目标,把自己建成“没有矿物燃料的城市”,他们能实现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吗?
在上海世博会首创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展区中,人们将能看到来自全世界的城市们,是如何解决一个个关于生活或生态方面的难题,这些堪称最经典的城市案例将引导着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认为:“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创新,在世博会历史上首次引入一个全新的参与者——城市。这是一个可以集全球城市之智慧,把已领先一步创造有价值的优秀实践方案和实物展出来,启发更多的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伟大创举。”
上海世博会时,在上海世博园浦西的一块15公顷土地范围内,将成为一块集中展示经典城市案例的“城市特区”。这片原本都是老厂房的地方,将会把众多参展实物和案例集合成一个模拟生活街区。参观者不仅能“看”展览,还能在建成环境的实物中切身体验到“最佳城市”的居住、工作和休闲感觉。虽然这块小地方只占整个世博园面积的3%,却很有可能成为整个世博会中影响最大、最为精华的部分。
先来解答文章一开始提到的两个问题,看看在当地的城市是怎么“实践”成功的。在阿威罗,市政府重新把自行车引入城市生活,在城市重要地点规划自行车场,让市民“免费”使用自行车:每次只需在锁槽中投放0.5欧元就可以自由用车,骑行完毕还车时可拿回0.5欧元。这一办法实施最初的5个月,使用者达到了5万人次,相当于整个城市的人口数量。
而在克里斯蒂安斯塔德,当地政府为了实现“没有矿物燃料的城市”这个目标,首先建成了燃烧生物质能的热电联产工厂和集中供热站,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5万吨,生物质燃料来源于城市周边半径100公里区域内的森林废弃物。接着,又建设了从污水中分离生物燃气的工厂,专门为汽车提供燃料。这座城市还拥有11台风力发电机和1台水力发电机,辅之以鼓励使用自行车,专门建造自行车专用道等措施。
目前已经有30多个城市与上海世博会签署了“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参展方案,不妨先睹为快,看看世界各地的城市都有什么让人咋舌称赞的妙招。
日内瓦、巴塞尔和苏黎世市联合自荐案例
苏黎世市牵头并携同日内瓦与巴塞尔,共计三座瑞士城市共同提交了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参展的案例,名称为“城市交通方案帮助改善生活质量”。案例中主要包括了以下两个重要的信息:1.政策主导的交通系统:苏黎世交通系统的成功之处,并不在于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和昂贵的基础建设,而是一个强势贯彻的公共政策使得一方面强化了环境友好型的公共交通系统,另一方面控制了私人轿车的使用。2.各种交通方式并存的交通体系:苏黎世案例的主题是“宜居家园”或“可持续的城市化”。其主要展示公共交通,步行街,自行车道,限制私驾,拼车系统共存的立体交通网络。
伊兹密尔案例
伊兹密尔市申报案例的主题为“城市沟渠再造:伊兹密尔的城市排污工程”。该案例实践目的在于保护伊兹密尔的海湾及城市水源。案例的主要内容为:大海峡工程。大海峡工程是由伊兹密尔供水和污水管理总局负责,包括伊兹密尔4150公里长的污水收集管道。通过2个主要的水泵站把污水抽到废水处理场。此外,河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和渔业堰工程也是大海峡项目的一部分。在大海峡项目背景下,这些工程项目大大地提高了伊兹密尔湾的水质量。
利物浦案例
利物浦市向组织者申报的是主题为“海上商都——利物浦港口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的案例。该案例主要介绍了利物浦大规模的港口遗产的开发与保护,特别是近年来,政府当局意识到了利物浦历史性滨水设施的重要性和优越性,通过努力将这一地区的文化遗产保存下来并发挥其功能,来为此地区树立积极的形象,便可以从中获取可观的利益,加之以系统的保护和利用,就能使之成为城市再生的基础。
成都案例
成都案例主要内容是“成都市的活水公园”,也是世界上第一座以水为主题的城市生态景观公园。活水公园方案在成都市政府为期5年的府南河综合治理工程背景下启动的,其建成主要是为应对在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带来的城市水系的严重污染问题。活水公园通过具有地方性景观特色的净水处理中心,川西自然植物群落的模拟重建,以及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建筑设计,组成全园整体,对环境的主题进行了多方位的诠释。同时向人们展示被污染的水体在自然界由“浊”变“清”,由“死”变“活”的过程。
威尼斯案例
威尼斯市向组织者申报的是主题为“威尼斯历史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最佳实践”的案例。其案例的主要展示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马尔盖腊港地区500万公顷工业区域的环境再造及工业振兴;二是寻求能够兼顾保护与再利用威尼斯Arsenal的大型旧船坞的混合功能;三是对市中心有很高建筑价值及创新的城市功能的再利用。威尼斯案例将向人们展示在其城市发展过程中,如何在古老建筑中融入现代元素,并最大程度地挖掘老建筑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力求在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中取得最佳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