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博园区工人挑灯夜战加班都是自愿(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1日 14:07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石凯峰 祝玲 报道 摄影 刘祥

  今天,上海世博会迎来倒计时100天,世博各项筹备工作都已进入冲刺阶段。昨晚,记者探访了位于浦东的世博园区,了解到大部分场馆已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即将建成竣工。园区的安保工作也升级为备战状态,不少工人正在加班加点,确保各项工作按时完成。

  23∶03工人仍在赶进度

  累了工地打个盹,饿了盒饭充饥

  晚上11点,夜已渐深,微风中带着少许寒意。“再过1个小时,就是世博会倒计时100天了。 100天后,这漂亮的中国红一定会让全世界感动。”在中国馆正门前,工人朱海军抬头望了望眼前的建筑,内心无比激动。

  跟着朱海军走进中国馆展区,任何一个角落都能看到工人们忙碌的身影。他说,平时下班时间都是10点左右,今天稍微晚了一点,为了完成工作进度,工人们都还在紧张地忙碌着。中国馆西面地区馆B2区原来有个大的电箱,为中国馆夜间施工提供照明,现今中国馆内部的照明系统已渐渐完善,因此要拆除电箱,平整展区。

  据朱海军介绍,目前中国馆已全面进入内部装饰阶段,他们每天都要卡进度表,确保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项目。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手中的表已指向21日凌晨零点,机器的轰鸣声也渐渐停止。“总算在这个节点上完成了。”中国馆里的工人们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我们没有拖延任何一个工程进度。 ”工人小钟说。

  世博园区里80%的展馆已开始装修和布展,其他馆也正在抓紧最后建设和准备布展,由世博会组织者建造的42个租赁馆和11个联合馆已全部建成,陆续移交给参展方布展。今年3月底前,绝大部分参展方将完成布展。此外,各类服务配套设施也在陆续建成。朱海军说,这些都是工人们不分日日夜夜抢出来的。记得有一次为了完成一项任务,工人们在雨中坚持了3天3夜,累了就在展馆的地面上随便躺一躺,饿了都是盒饭充饥,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工人们没有任何怨言,只为心中那个最美好的愿望。

  00∶30宿舍简陋心却温暖

  都江堰人用工作回报上海

  凌晨0点30分,工人们回到位于杨思的集体宿舍,简单的洗漱后,钻进各自的被窝。

  “忙碌了一天,要说不累,肯定是谎言,躺下就能听到鼾声。 ”工人小刘说,原来在世博园区里有集体宿舍,如今工程接近尾声,集体宿舍已拆除,才搬到这里,虽然不是很舒适,但工人们却觉得很温暖。

  “儿子在老家四川,从来没有来过上海,我想明年一定要带他来看看。 ”一名四川都江堰市的工人说,去年四川遭受大地震,上海对口支援都江堰市,他作为一名都江堰人唯一能回报的,就是在上海世博工地里更努力地工作。明年带儿子来上海时,就可以很骄傲地告诉儿子,他爸爸曾经参与过中国馆的建设。

  由于早上6点钟就要开工,这些工人5点40分从宿舍出发,“累一点,苦一点,大家都从不抱怨,唯一觉得内疚的是对家人关心得太少。”小刘说,考虑到工程的进度,许多工人都准备春节不回家了,过年不停工。公司也特别照顾工人,在大年三十可能一起吃个团年饭,初一到初三也会有一些活动。

  很多上海本地的工人也是几个月未离开过工地,中国馆工人顾正明就是其中的一个。顾师傅是中国馆的仓库保管员,每天工人都下班了,将施工设备放进仓库后,他还要亲自检查一遍。有时候施工材料是凌晨到仓库,他必须放弃休息时间,整夜陪着卸货等。虽然家就在咫尺,但三个多月,他每天都是睡在世博工地上。

  记者手记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浦东世博园区的正对面,有一个建造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老式小区,名叫上南一村。从世博会落户上海开始,小区内上千户居民就与世博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世博轴打下第一根地桩,到阳光谷第一次亮起灯光,从打浦路隧道因施工封闭,到中国馆结构性封顶,上南一村的居民们陪同世博建设者们一起度过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共同见证这片孕育了浦江精华的土地由荒芜走向了辉煌。

  每天早上,53岁的李平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趴在自家厨房窗口,看马路对面的施工进程。“我亲眼看着中国馆一层一层建起来,感觉她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现在有亲戚来做客,我都会很自豪地说,你们看到中国馆,我家就到了。”

  小区门口的乔家栅小吃店,下面的师傅是个身材发福,脾气爽朗的中年阿姨。她说,只要碰上世博园区的工人来吃饭,她都会给他们多加一点浇头。“托世博会的福,我们店面重新装修过了,现在生意好了,赚头多了,同事们每天上班都笑嘻嘻的。”

  当然,感恩世博的还有撰写本文的记者。住在上南一村的这几年间,记者深刻感受着日常生活所经历的变化,并坚信盛会过后,小区周边的硬件设施将会更加完善,自己与邻居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

  记者对话世博人

  “总书记握过我的手”

  “建设世博中国馆再苦,我都没流过眼泪。总书记和我握手,说‘辛苦了’的时候,我的眼泪流下来了……”回忆起胡锦涛总书记在世博工地慰问大家那一幕时,来自江苏如皋的49岁农民工王国亮哽咽了。

  油漆班长张文龙说:“我是最最幸福和幸运的人,总书记与60名建设者代表一一握手时,从队列右边健步走来,总书记第一个握着我的手,我觉得一股暖流和激情涌了上来,激动得话也说不出来。接见完后,我马上打开手机,把这一喜讯告诉了我爱人、女儿、女婿,决心把激情化作加倍努力工作,为世博多做奉献。 ”

  来自四川苍溪的农民工李廷德回忆起当日的场景时,同样难掩激动。他说,他第一时间将这一消息告诉妻子,很快便在四川老家的亲戚里传开来,大家都无比高兴。 “在上海一定要好好干,要对得起总书记的信任,我们全家都支持你。 ”李廷德的母亲在电话里一再叮嘱。

  “把世博园区当成自己的家”

  49岁的卞秀林来自江苏南通,7个多月前,来到世博中国馆做内部装修。昨晚,这位人称“老卞”的精壮汉子说,尽管天天加班,天天吃灰,他已经爱上了这个地方,并把世博园区当成了自己的家。

  老卞说,来中国馆之前,他已在上海做了十多年装修工作,得知世博园区招工后,他到处托朋友帮忙介绍,铁了心要为世博盛会做点事。 “不瞒你说,我在外面做装修,活比这里少,钱比这里多,刚进来时,有朋友还说我傻,专拣重的担子挑。但我觉得吧,在这里干活,意义是不一样的,一方面是能开开眼界,另一方面,也想在老的时候能告慰自己。 ”

  “看到世博轴,简直惊呆了”

  两天前,23岁的农民工小朱来到世博园区,为地区馆做装修。 “看到世博轴时,我简直惊呆了,心想世界上竟然还有这么漂亮的建筑。中国馆也让我惊讶,虽然曾在电视里见过它,但没想到居然那么高大。 ”

  小朱说,尽管自己为这份工作深感自豪,但在心底里,还是有一些小小的遗憾。 “我来自山东,特别想去山东馆干活,看看家乡展馆究竟长什么样。 ”不过小朱也知道,所有工作都是上级部门统一安排的,自己作为园区建设的一分子,应该服从分配,尽力把手头的活做好,做精。“所以,我白天会安心工作。到了晚上休息时间,再继续寻找山东馆所在的位置,并义务过去帮点忙。哪怕是推一车建材,敲一枚钉子,我也会很高兴的。 ”

  世博人加班都是自愿的

  浦东3588号,是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的办公地址。深夜10点,依旧灯火通明。与工地工人相比,这里的工作环境也许好很多倍,但这里工作人员却并不轻松。

  小车是复旦大学社会学系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如今在世博局媒体组工作。离世博会还有100天,小车所在的部门每天就要接待20家左右不同报社的记者。

  “登记、办临时出入证,整理材料,一天下来不会有停的时候。 ”小车说,他们每天都是9点钟到单位,下班的时间却从来不是下午5点。和她一起毕业的同学,很多都在外企或者很好的公司做起了白领,但她一毕业就应聘到了世博局。 “这是我们的一大盛事,能参与世博会的工作,是我们的荣幸。 ”小车说,在这里有太多和她一样的年轻人,每天晚上,大家都会很自觉地留下来,将手头的工作干完以后才离开。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