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版“唐明皇”“杨贵妃”的联袂表演,一直是陕西馆的亮点,让观众难辨真假。CFP 图
6月16日,两个机器人在日本产业馆门前表演爬墙。早报记者 高剑平 图
4月24日,意大利馆内的机器人正在拼装“海宝”图案。CFP 图
“到这边来。”在充满阳光和绿色植物的小楼内,一位女士对几米外的机器人挥了挥手,“来给宝宝拉个曲子。”机器人眨了眨眼,几步走到婴儿车边,拉起小提琴,《茉莉花》的旋律回响起来。
也许只要再过几年,这将不再是想像。就在上海世博会上,沪上生态家案例馆展示了会看护老人和婴儿的机器人,日本馆会拉小提琴的机器人更是成为世博明星。
“一切始于世博会”,机器人同样如此。真正让机器人载入史册的,当属1985年日本筑波世博会。日本、美国、瑞典等展馆带来数十款机器人,它们不再只有简单的娱乐功能,而是各有绝招——爬楼梯、清扫、排险……更大的震撼是,能站立行走的双足机器人公开亮相,机器人长得和人更像了。
筑波世博会改变了世界对机器人的看法,到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多功能机器人集中亮相,标志着地球进入“机器人时代”。
当世博会在2010年来到上海,立即激起游客的热情。
这其中,最具明星相的当属日本馆的机器人,它有着一双黑色大眼睛,出场后先鞠躬,再用左手将小提琴放到下颚处,右手拉起琴弓,一曲《茉莉花》赢得掌声雷动。
6月21日,20个憨态可掬的机器人Nao走出法国馆,排成4排,跟着节拍点头、弯腿、伸手,一会跳摇滚,一会模仿拉琴,所有的动作都整齐划一。Nao只有58厘米高、4.3公斤重,却有着高度人工智能,连脸上的器官都暗藏玄机:脑门有个传感器,眼睛能发射红外线,耳朵则是个扬声器。
中国制造的“海宝”机器人通体蓝色,身高约1.55米,会说话,会摇头,会挥手,会扭腰,还能利用头上的液晶屏扮出“笑脸”等多种表情。
上海世博园还出现了不少“助手型”机器人。意大利馆的机器人会挨家挨户收垃圾,上海企业联合馆的机器人会炒菜。这些机器人的外形与人相差甚远,功能却不简单。日本馆的机器人ROBOT SUIT HAL就像一件衣服,但穿上它,它就会根据主人的意志,帮助主人不费力抬起重物或轻松爬山。
回望世博会近160年的历史,科技总是很快从展台走向生活。不用多久,在上海亮相的这些机器人也有可能走进你我家中。
Nao的成本最低只有1000欧元,已在全球卖出700多个,它们的特长之一就是照顾人类,还能做些家务。6月24日起在日本产业馆亮相的机器人PALRO售价约2.2万元人民币,能在行走中自动避开障碍物,还能与人对话。而面向普通消费者的PALRO机器人有可能在一年之后面市,其功能将更加强大、实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