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世博有N种玩法,既可以领略各国文化,也可以尝遍天下美食,但如果要留下永久的世博记忆,那么不妨可以去各场馆的商店“淘宝”,把这份特殊体验带回家珍藏。可以说,即使在物流、信息流如此发达的今天,能让最正宗、最纯粹的各国特色商品汇聚“一堂”,世博园也许算是“独此一家”。从今天开始,我们将推出一组报道,为读者介绍“世博淘宝”之乐,同时,希望能帮助您在开启自己的世博行程之前,为钱包作一些规划。
购物的乐趣通常在于享受过程。在世博会上,搜罗具有各国特色的手工艺品更像是一次学习之旅——当一件手工艺品在民间艺人的手中从无到有,一点点成型,它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和悠久历史,亦如慢镜头般呈现在游客面前。
最直白的记忆——陶罐铜盘刻下“到此一游”
游历世博园,除了与前卫新潮的万国建筑合影留念,“到此一游”亦可有更艺术的表达——定制一件写有自己名字的手工艺品。
突尼斯馆出口处,总能见到“托塔李天王们”小心翼翼地鱼贯而出,只不过他们单手擎着的是陶罐。循着这些游客的身影进馆,一位突尼斯小伙正在全神创作:揉泥、拉坯、捏塑,只需三五分钟,10厘米高的花瓣口陶罐就牢牢站立在一张硬纸板上。在中国助手的帮助下,小伙将游客的名字译为阿拉伯语,刻在陶罐上,一件独一无二的世博纪念品便新鲜出炉了。此外,你也可以自己设计陶罐的外形或花纹。
循着不时传出的“叮咚”声而去,在展厅另一角,一位突尼斯大叔正在雕琢一只金灿灿的铜盘。左手钢钉、右手钢锤,这就是他的画笔。随着钢锤不同力度的敲打,锋利的画笔在“铜纸”上快速移动,盘面上渐渐浮现各种纹理,不一会儿,沙丘、炊烟、骆驼等大漠风情就跃然“纸”上。有趣的是,大叔倒会写一手极为艺术的汉字——其实,他只是把游客的姓名当成一幅画处理:若你故意把名字歪着写,他也歪着画;倘若不小心把签名本放倒了,他也若无其事地倒着刻。
最深邃的记忆——莎草彩沙绘就千年文明
在充满神秘感的亚非古国展馆里“淘宝”,游客一不小心就会触摸到厚重的历史。不妨趁着购物之机,聆听一下“宝贝”身后的故事。
国宝云集的埃及馆,最热卖的不是金字塔石雕,而是一种略显粗糙的莎草纸画,纹路和质感像极了竹篾席。至尊的法老、美艳的皇后,还有古埃及的星相图……所有图画都以黑色碳素颜料配以锗红、金粉点缀。现场作画的埃及青年告诉记者,莎草纸画的重点在纸而不在画。大约5000年前,古埃及人就开始用生长在尼罗河畔的莎草的茎来造纸,但这种造纸术失传许久,直到50年前,一位埃及工程师才从法国引种莎草,重新造纸。青年用铅笔小心地在纸上作画,似乎十分珍惜这段失落的文明:“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纸,保持干燥,可千年不腐。”
同样是画画,约旦馆内现做现卖的沙瓶画,看着更像是变魔术——一堆各种颜色的细沙顺着漏斗一层层流进玻璃瓶里,画师转动瓶身,用细钢丝轻轻搅动,几分钟后,中东风情陆续呈现其中。沙瓶画最早是阿拉伯游牧部落的艺术,在约旦馆工作的华师大留学生穆罕默德告诉记者,如今在约旦,从事这项古老艺术的大约只剩下30人。此次来世博园作画的是沙画世家——沙拉罕家族的三兄弟。他们是第四代传人,家族从1910年开始制作沙瓶画,参加过七届世博会,迄今正好100年。
最欢乐的记忆——羊皮果壳敲出非洲旋律
非洲联合馆内的东西两侧各有一个手工艺品的集市“大巴扎”,除了传统的首饰、雕塑、织物,记者在此还发现了更充满灵性的东西——手工乐器。非洲朋友时而敲打弹唱,时而热情叫卖,你几乎分不清他们究竟是售货员还是音乐家。
人头攒动的“大巴扎”里,种类最多的乐器当属非洲鼓,不同材质、图案、大小,足有上十种。利比里亚的摊位前,一只形如吧凳的大鼓险些让人以为是家具。
在崇尚节奏韵律的非洲,一种鼓往往代表着一位神灵。鼓的外形模仿非洲人用来磨玉米或谷物的石磨,制作时,先将整截树干掏空,再蒙上牛羊或骆驼的皮。鼓售价不菲,最贵的是多哥的一只手鼓,标价高达3100元,但卖得脱销的是三五十元的迷你手鼓。
竹哨、沙锤、腰链……非洲乐器多选用木头、动物皮和果壳等天然材质,创意制作则如非洲人的性格一般信手拈来。在卢旺达展位上,一架名片盒大小的拇指钢琴煞是可爱,琴键是长短不一的金属条,用木头做成共鸣箱。摊主基姆双手捧琴,左右拇指轻轻拨动金属条,“叮叮咚咚”的旋律立即蹦出来。当游客们侧耳倾听,精明的基姆顺势推销:“拇指钢琴轻巧便携,出差旅行用作消遣,一定不后悔。”
本报首席记者 任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