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的哥写世博日记称是幸福的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1日 10:22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陶健

  我感受到上海是座温暖而友好的城市,我把上海变成自己的家,我非常期待上海2010年的世博会。

  一个能够把乘客当朋友看待的,有心灵影响的好大哥,能够把一个旅程做成一个交流与关怀的过程,我很愉悦。

  张师傅:事隔两年,今日有幸再次坐上您的车,倍感荣幸,您一贯乐观开朗的生活哲学,在我的脑中印象深刻。我们一同为世博会喝彩!

  真实、真诚,是一种社会教育的方式,张师傅在用这种方式推进社会的进步,虽然只是点点滴滴,但是却影响不凡,这是文明的一种传递!

  您让平凡的上班旅途变得更加温暖,在经济不景气的今天,人心显得更加重要,希望这一份温暖能够不断传递下去,温暖所有中国人的心!祝上海世博成功,祝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5年没回上海,今天有幸遇到张先生,回家的亲切感觉在这出租车上越来越浓,祝福上海越来越美,祝所有的人在这个城市,一切顺利。离世博会还有123天,我们海外游子和上海一起加油!

  ——乘客留言摘录

  “的哥”张松春每天出车必带三样东西:硬面抄、笔、相机。硬面抄和笔是请乘客留言用的,有时和乘客聊得尽兴,就用相机与乘客留个影。老张的第一本硬面抄始用于2007年,至今已经换了35本,一共记录了来自57个国家和地区乘客的9000多条留言,有孩子稚嫩的画作,有外来务工者的内心独白,更有乘客对眼前这位服务到位、能说会道“的哥”的热情赞誉。

  从2009年的1月1日起,留言本的主题开始转向了世博。每当有乘客坐上张松春的车,他都会有意无意和乘客聊起世博,宣传上海世博的知识。老张说,刚开始的时候,世博会在乘客中的知晓率并不高,甚至有些大学生也不太了解世博,这也成了他宣传世博的动力。日常营运中,老张经常在车厢里开“世博讲座”:你知道上海世博会何时召开吗?你知道世博会吉祥物叫什么吗?你能说出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吗?……

  “现在世博知识普及率已很高了!”说起这个变化,张松春也显得非常高兴。他的留言本上已记录了3350多位乘客对上海世博会的祝福,满满的24本。一位妈妈让自己4岁半的孩子在留言本上画了一幅画,她为儿子写下了“欢迎世界各国小朋友来上海玩”;还有一位日本友人写下了“让我们共同期待世博,世博万岁”的留言。

  每天运营结束后,老张回到家里都会再仔细看一遍这些乘客的留言,然后写一篇日记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心得。在他《世博日记》的扉页上,赫然写着一行字:“我是一个幸福的人”。

  以下摘录“的哥”张松春的四则日记:

  2009年1月29日 星期四 阴雨

  下午从复兴路隧道空车出来到了浦东,在张杨路遇到一家7人扬招,要两辆车。一位女士和她年迈的父母上了我的车,还有4位他们的亲戚上了另一辆海博出租车。乘客都来自北京,此次是来上海旅游观光。他们说,想去看一下世博工程进展情况,然后再去上海科技馆。我关照另一辆海博出租车上年轻的司机:“乘客是北京来的,我们要热情接待。”

  按照客人要求,车先从南浦大桥,然后走内环,再走卢浦大桥。他们说,他们就是想多走多看,因为明天要回北京了。于是,我一路介绍沿途的建筑、风景。当车行驶在卢浦大桥,我有意让车速慢一些,让客人俯视桥下,此时世博会建筑工地正热火朝天,中国馆已渐现英姿。我向他们讲解了世博园区的范围、中国馆的设计理念,车上欢声笑语,暖意融融。两位老人不停称赞上海的同时,也不忘赞美我两句……听得出,老人的话是真心的。

  后来,我们又围绕世博园区工地绕了一圈,依依不舍地离开,驶往此行的目的地——上海科技馆。途中,两位老人在我的留言本上留言:“张师傅,今天我们真幸运,坐你的车真高兴,服务周到热情,介绍详细,希望下次有幸再坐你的车。谢谢!”

  两位老人的女儿也留下一段话:“张先生,非常高兴乘坐您的车,世博会我们再见!”为什么她说世博会我们再见呢?原来他们商定2010上海世博会举办时再来上海,让我去机场接他们,我很乐意地给他们留下了我的联系方式。

  真的,我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2009年11月23日 星期一 多云

  今天我的留言本上有这样一段留言:“在小小的出租车里,我感受到了快乐的生活气息,愿这种快乐能推动上海城市的文明建设,祝愿2010世博会圆满成功。”乘客的字写得很美,语句也流畅,从他留言用笔的动作来判断,这是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人。在交流中我得知,这位乘客是浦发银行的资深投资分析人士。

  晚上6点47分在崂山东路栖霞路,这位身穿运动服、拿着羽毛球拍的中年男子上了我的车,我的幽默开始上演:“先生,您感染了我,看你拿着羽毛球拍,穿着运动服,我真想离开方向盘,和你一起赛一场。”先生听了哈哈大笑:“师傅,你很热情,讲话有意思,我听了很快乐,受到了感染。”

  嘿!我的幽默发生了效果,然后我们就不知不觉聊开了。交流从文化开始,聊到了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哲学,还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等。我还应他的要求朗诵了《再别康桥》诗作,路途中,他对我的称谓也改变了,从称张师傅,然后开始改称为张先生。我知道,他是尊重有文化的人,我想,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如具有文化、有修养,都能受到很好的尊重。

  他目的地到了,我们的畅聊也似乎有意犹未尽之感。临别时,这位资深分析师把手伸过来:“来,张先生,握个手吧!”嘿!能主动和出租司机握手,也是文明进步吧!这里面学问大得很呢!

  2010年1月8日 星期五 多云

  快乐的收获无处不在,流动的出租车车厢也是这样。今天,我的世博宣传获得了可喜的丰收,一共收到了36条留言。有老师,有药剂师,有杭州来沪出差的,也有来自江苏的务工者,还有来自英国和马来西亚的外国朋友。

  在高科路上,一对退休教师夫妇要搬一台电视机上车,我热情地帮忙,一下子就把彼此的距离拉近了。一路上我们聊世博、聊上海,他们在我的留言本上留下了这样一段话:“上海的世博会将让世界了解中国,上海的世博会一定会给世界一个惊喜。祝愿上海世博会成功。司机师傅是个热心人,把车厢变成了世博宣传课堂,这个创意值得推广,祝师傅工作顺利。”

  还有一位马来西亚乘客也给我留言,他的话让我深思:“希望喜迎世博会的上海,能把文明进步持久地保持下去。”

  2010年1月12日 星期二 多云

  今天收到了伊朗文的留言!我的留言本上又多了一国文字。

  晚上,一位异国小伙是在枣庄路近银山路上了我的车。他只会说简单的中文,我热情好客,于是就一生一熟地交谈起来,得知他是伊朗人。我想请他在我的留言本上用伊朗文留言,就试着用半生不熟的英语问他:“你喜欢上海吗?”他回答:“非常喜欢”。于是,我笑着递上本子和笔。小伙子悟性很好,欣然写下了一行字。但很遗憾,留言用的是英文。

  正当我为难之时,小伙子要我在联洋家乐福门口停靠一下,接他的女朋友上车。嘿!原来是位中国姑娘。一聊,姑娘是大连人,开朗健谈。于是,我把我的想法和盘托出,请姑娘帮忙翻译,让小伙用伊朗文写下对上海的印象、对世博的祝福。姑娘很高兴地转达了我的想法。小伙真的很好,也很认真,一字一句地写着。写完了,他还用英语翻译给他的女友听。姑娘又用中文翻译给我听。大意是:“我来到上海,看到了上海人正热火朝天为世博会而忙碌,我对上海的印象很好,预祝上海世博会成功。”我向他表达了谢意,问他是否愿意在下车时和我合个影。小伙子欣然答应。寒夜里,在南泉路张家浜路,我们留下了一张难忘的合影。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