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咏
李可咏为客户解决问题 世博记者 殷立勤 本版现场图片
■本报回访曾经的交行世博见习生李可咏,在园区近5个月忙于工作没看过几个馆
■珍惜园内工作经历,认为“因世博放弃出国读研绝对值得”
□世博记者王亦菲
初见1987年出生的李可咏,记者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美丽的大眼睛、巴掌大的瓜子脸、弯弯的眉毛下长长的眼睫毛根根分明,一头俏丽短发服帖地梳在耳后,一身浅粉色的制服衬衫搭配丝巾,黑色长裤配上黑色高跟鞋,有着超过同龄人的成熟。采访中,李可咏神情平静,侃侃而谈。
作为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世博见习生,李可咏已在交行世博二支行服务了5个月,9月起新调至东方路支行任理财师一职。谈起在世博园服务的那段日子,李可咏坦言,这段特别经历让她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为了世博而放弃出国读研绝对值得。”
园区熟悉度媲美“小白菜”
从4月下旬起,李可咏就进入世博园区参与交通银行世博二支行的筹办工作。到8月底离开世博园,近5个月时间,面对近在咫尺的场馆,李可咏没有时间参观。甚至当部分馆方对她的服务非常满意、诚邀她去参观时,李可咏都因为没空,至今没有成行。
开园第二天,有一位来自卡塔尔的客户来办理业务,时任世博二支行大堂经理的李可咏马上迎上前,用英语询问客户的需求。熟悉的语言让这位刚来到异国他乡的客人感到无比亲切。在陪客户完成业务办理后,感激的卡塔尔客人盛情邀请李可咏前去卡塔尔馆参观,被当时忙于工作的李可咏婉言谢绝了。“前两天我在园区里碰见他,他还问我到底什么时候去他们馆里呢。”
李可咏介绍说,虽然自己每天都在园区里,但工作时间太忙,看过的馆屈指可数。不过对于园区的交通情况,比如:从世博轴到后滩可坐什么公交线路、附近有哪些场馆、目前园区哪里人流量较大……她都了如指掌。原来,每到休息时间,她都会到园区里四处“晃悠”,了解附近交通线路、周边场馆排队情况,对园区的熟悉程度简直可以媲美“小白菜”。“我们每个大堂经理都必须时刻了解园区里的即时情况,对银行网点周边的交通路线、场馆都要熟记于心,当游客有疑问时我们就能及时解答。”
微笑化解客户等待的不耐
说到在世博工作的近5个月,李可咏最大的感触就是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初到银行工作时,她还只是个刚走出校园的新人,第一次独立面对客户的时候,李可咏心里很忐忑。不过经过近5个月的锻炼,如今的李可咏可以算得上是“微笑大使”了。
给李可咏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次帮客户换零钱的经历。“有一位中方商户,在没有预约的情况下来银行提出换10万元零钱,而且面值从五角、一元到十元、二十元不等。”这个数额大、种类多的兑换业务让李可咏犯了难,如果兑换给他怕影响后续客户的需要,但如果不兑换又怕影响该商户的生意业务,从而间接影响游客。于是,李可咏一边面带微笑向客户作好解释,一边让其耐心等待。二支行马上启动应急预案,从库房紧急调来现金,最终让客户满意而归。
作为大堂经理,李可咏每天要面对成百上千来自世界各地的客户。“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地方,每个人的需求也不同,这就需要大堂经理及时了解、与客户沟通,找到最好的服务方式。”遇到“挑剔”的客人,李可咏也总用招牌般的甜美笑容化解客户等待的不耐。“与人沟通的技巧对我现在作为理财师的工作也非常有帮助。”
此外,贴心的服务也是李可咏“致胜法宝”之一。有位加拿大馆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来银行办理存取款业务,不过加拿大馆位于C片区,到B片区的世博二支行路程较远,李可咏就亲自为他设计好最方便的来回线路并陪他一起将现金送到加拿大馆中。再次碰到这位工作人员时,他感激地给了李可咏一个“大大的拥抱”。
“写字+画画”解客户问题
作为“海归”一族,李可咏的英语能力毋庸置疑。每当遇到外国客户,李可咏地道的英语总能让他们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不过,遇到非英语国家的客户,“英语+画画+手势”的组合也能让困难迎刃而解。
曾经有一个德国老太来银行办理业务。她听得懂英语,但只会说德语。负责接待的李可咏会说几句简单的德语,于是在英语+德语的“混搭”下,她顺利地帮助老太太办理了业务,并为她解答如何前去C片区、如何离园和如何就餐等问题。“还遇到过日本客人,我不会日语,不过‘写字+画画’也解释明白了。”李可咏告诉记者,考虑到世博会期间,银行网点可能会遇到各国客户,因此,在招募的世博见习生中,有许多人都有语言特长,包括英语、法语、德语、韩语、日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等,“如果实在沟通不了,可以马上通过电话现场‘翻译’。”据悉,在很多网点都有这些“翻译后援团”名单。
虽然现在已经离开世博园区,但是李可咏目前所在的东方路支行紧邻世博园与世博村,也经常能遇到前来办理业务的参展方工作人员。一次,一位意大利客户到东方路支行兑换人民币。在李可咏的帮助下,这位客户很快在专窗拿到了钱,“他直竖大拇指夸奖我们中国的银行环境好、服务好。”
放弃出国读研,认为值得
如果不是为了上海世博会,李可咏现在应该在英国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学位。作为上海财经大学的高材生,李可咏大三时获得到英国南安普顿大学交流学习的机会。去年毕业后,李可咏本打算在英国继续攻读研究生。不过,一听说交通银行招募世博见习生,她便报了名,最终过五关斩六将,顺利成为一名交行世博见习生。“为了世博,放弃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出国继续深造的机会,而来交行做一个‘临时工’,值得吗?”记者“值得”二字还没说出来,李可咏马上答道:“绝对值得。”
李可咏说:“知识什么时候都能学。而世博不同,‘百年世博’让我赶上了,作为上海人,我怎么可以错过呢?而且,世博会让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可能学不到的东西。”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作为世博园区内的银行员工,李可咏每天6时就要出门,坐1个多小时地铁来到园区,7时30分正式到岗,此后要工作到晚上10时30分闭园,再赶回家已经深夜11、12点了。遇到意外情况,甚至要凌晨1、2点才能到家,第二天一早又要出门。“有时候运钞车凌晨1点来,等到全部工作结束都2、3点了,我们的行长甚至在银行办公室里‘住’了18天。”忙碌的工作让李可咏一个月瘦了5公斤。不过,获得的回报是:今年3月7日,李可咏正式签约成为交行上海市分行的一名正式员工,9月起,这位“世博金融一代”真正成为独当一面的金融理财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