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上海商会与中国驻约翰内斯堡总领馆联合举办中华服饰秀推广上海世博会 新华社资料图片
今年3月,晨报“世博·家”首次抵达非洲推广上海世博会时,受到了南非上海工商联谊总会 (以下简称“上海商会”)的迎接和大力支持,也亲身体会了曹行知、姒海、沈少波等沪籍华人华侨的浓浓世博情。当时我们曾相约,上海世博会上再相见。
转眼5个月过去了,上海世博会迎来南非国家馆日,记者与上海商会常务副会长沈少波在世博轴上重逢。看着雄伟的中国国家馆,已生华发的沈少波感慨:“中国一天天富强,我们的腰杆才能一点点挺直。远离家乡,却让我们更心系世博。 ”
晨报世博记者 吴志浩
推广世博:
华人老板组团唱祖鲁民谣
晨报“世博·家”探访南非时,听到不少南非朋友说,今年是南非和中国之年,因为前者举办世界杯,后者奉献世博会。“现在,一些南非人觉得世界上最重要的盛会有三个:世界杯、奥运会和世博会。之前,他们可不是这么想的。”沈少波说。
的确,南非与中国相距遥远,世界杯的光环也十分抢眼,大部分南非人一开始完全无视世博会的存在。此情此景令生活在那里的华人华侨坐不住了,尤其是上海籍华侨,觉得有必要为家乡的大事出一份力。
“在这里面,首先要提到的就是曹行知。他最早发出推广世博的倡议,并出面组建了‘南部非洲上海世博会推广组织委员会’,出力出钱从没犹豫过。”沈少波说,“上海商会会长姒海虽然年轻,但贡献也不小。”
不过,这群华侨毕竟不是专业公关人员,对于如何推广世博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向熟悉的商界朋友、打过交道的政府官员做宣传介绍还算有路可循,如何让普通南非人认识并接受上海世博会着实让他们费了番脑筋。
“我们组织过有奖竞赛、与中国驻约翰内斯堡总领馆联合办过‘中华服饰秀’……只要能吸引当地老百姓关注、扩大上海世博会知名度的,我们都会去尝试一下。”沈少波说。
太太徐文霞更是在一旁曝料:“他们还组团学唱祖鲁语民谣,歌词都不懂,纯粹是记下发音。这个民谣在南非民间非常受欢迎,所以只要他们一唱,当地人就会跟着一起又唱又跳。距离拉近了,再宣传世博,人家就很乐意接受。”
心系家乡:
“来自上海”成金字招牌
一帮事业有成的老板到处唱民谣,对于身处异国他乡、平素低调内敛的中国商人而言相当不易。动力何在?“为家乡的每一点发展而激动!”
沈少波到南非已经有20个年头,“这些年来,中国的进步我们感触最深。”刚到南非时,虽然中国经济开始起飞,但毕竟底子太薄,外界对中国的印象仍然是贫穷落后,“当地各族人都瞧不起我们。”
老一代华人华侨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奋发努力,取得成就的。慢慢的,当地人对中国人开始另眼相看,甚至主动接近了。“因为你的祖国富强了,大家都知道,跟你走会有更多发展机会。特别是这两年来,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相继举办,中国的形象在南非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如今,南非华人华侨走到哪里都可以挺直腰杆,“我是从上海来的”,更成了一块金字招牌。
谈到这些,沈少波颇为家乡感到自豪。对于当下不少上海年轻人的怨言,他表示理解:“天天在这里,难免会看到各种各样不如意的地方。但对于我们常年旅居海外的人,上海无比美好。”每前进一步都值得喝彩,何况是举办世博会这样的盛事。
另外,“我们这一代是吃过苦的。小时候,我爸爸一个人工作养活一家几口人。记得有一次家里烧了排骨,我想吃,但妈妈说‘爸爸工作辛苦,要留给爸爸吃’。我就吵着说‘我要当爸爸’。”沈少波笑道,“现在的生活不知比以前好了多少啊!”
“南非也是如此。黑人兄弟现在的生活条件可能比不上发达国家,但在1994年之前呢?……”因此他认为,只要我们继续这么发展下去,没有理由不相信“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美好愿景不难实现。
甘当桥梁:
组织南非商人来沪看世博
经过多年的精心经营,上海华侨在南非的事业大多红红火火,大家在赚钱的同时,也开始为中南友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毕竟,南非人始终把华人看作“中国来的人”,中国形象如何,直接影响到华人的形象。
“我们很幸运,先是有北京奥运会,现在又有上海世博会。别看我们人在海外,但我们始终把自己当作东道主,觉得有义务借世博会让南非的朋友进一步认识现在的中国。”沈少波说。
8月9日是上海世博会南非国家馆日,沈少波等人6日就赶回了上海,为接待南非商界代表团做准备。“其实,这个90人的代表团是上海商会组织起来的,我们希望他们实地看一看中国、看一看上海,相信此行能坚定他们对中国的信心。”
目前看来,效果已经开始显现。还没进入世博园,仅仅是在上海市区转了一圈,不少南非工商界领袖就认为中国一定会是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到世博园参观之后,更是有人明确了合作方向。比如说,他们对园区里的新能源技术很感兴趣,考虑引进中国的太阳能技术。”
曹行知也曾对记者表示,上海世博会使南非政府把2010年视为“南非外交的中国年”。南非总统、议长、各省部长,今年几乎都要访华,其中大部分人会访问上海。
上海世博会不仅吸引了南非政商要人,还令不少南非年轻人萌发了解中国的兴趣。不少南非学生踊跃参加当地组织的观博团队,他们很可能成为推动中南友好的接班人。
沈少波颇为家乡感到自豪。对于当下不少上海年轻人的怨言,他表示理解:“天天在这里,难免会看到各种各样不如意的地方。但对于我们常年旅居海外的人,上海无比美好。”每前进一步都值得喝彩,何况是举办世博会这样的盛事。
记者手记
争气条幅与T台外交
今年,凡是提到南非就不可能不谈世界杯。与沈少波的对话也离不开这场足球盛会,虽然他几乎没讲到球赛本身。 “从机场到约翰内斯堡市区,在街头任何可以利用的地方,差不多都可以看到参加世界杯的32国国旗。不过,五星红旗不在此列。”他的话语中带着遗憾。
尽管中国男足太坍台,但南非华人华侨想要争口气。 “在世界杯决赛打响之前,我们商会里几个人商量了一下,决定要在这全球瞩目的地方亮出中国人的志气。 ”沈少波说,他们买好决赛门票,制作了一条长达8米的条幅,上面用中英文写着“中国队,2014年巴西见!”准备在看台上挂起来,让全世界的人都看到。
可惜,此前从没去现场看球的沈少波不知道,国际足联对观众带进场的物品是有严格限制的,条幅长度不得超过2米。 “我们开赛前3小时就进场了,刚把条幅打开,警察就跑到面前说,‘给你们5秒钟把它收起来。 ’”沈少波说,然后警察就“5、4、3、2、1”地读秒,几位华侨还没反应过来,条幅就被收走了。
“我还专门跨越球场跑到警察办公室理论,想把条幅要回来剪成几条使用,但人家忙得根本没空理你。 ”沈少波至今仍对此事耿耿于怀,“完全没有经验,只顾着把条幅做得精美,花了不少钱,却没去了解有什么规定。 ”
“条幅事件”或许是桩憾事,而推广上海世博会的过程中则颇多趣事。例如,与中国驻约翰内斯堡总领馆联合举办的 “迎上海世博,展中国风采”的中华服饰秀上,时任总领事房利与夫人率队上台走猫步、唱京戏,引得南非各界阵阵喝彩,对中国顿生亲近感……
在这些华侨的眼中,外交高深莫测,但也可以如此简单,而爱国就是一种“习惯成自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