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德国馆工作人员装扮的“未来机器人”为排队的游客解闷。新华社现场图片
本报记者向杜塞尔多夫市长艾博思(左一)赠送德国馆日特刊。世博记者 吴 磊 现场图片
迪特·萨洛蒙(左一)已经担任8年的弗莱堡市长
柏林市第一副市长沃尔夫(右一)在柏林日致辞
□世博记者 盛 丰 摄影报道
穿行于德国馆精心设计的各个展区,感觉像是进入了不同的城区生活空间,时而漫步在鸟语花香的城市花园,时而步入现代化气息浓厚的高科技工厂,时而徜徉在充满创意和活力的文化艺术坊。
相比其他展馆,走进以“和谐都市”为主题的德国馆,你更像走在一座真正的城市里。世博会不仅是各个国家展示文化与科技的舞台,同时也为各座城市间的交流提供了空间。作为最热门的展馆之一,在德国馆日之后,德国的16个联邦州将一一在德国馆登场。目前,杜塞尔多夫、弗莱堡、汉堡和柏林四位德国市长已先后访沪,未来的五个月中至少还将有十多位德国市长会陆续访问上海。
德国城市普遍十分重视与上海的合作关系,同时,德国也是入选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案例最多的国家之一,共有汉堡、杜塞尔多夫、不来梅和弗莱堡四座城市参与案例展示,而波恩、汉诺威和斯图加特也将在城市最佳实践区内进行短期展示。
汉堡市长:感慨三年没来上海已大变样
到“汉堡之家”体验节能新生活
5月31日是上海世博会的“汉堡日”,而专程来沪出席汉堡日的汉堡第一市长欧勒·冯·伯斯特感慨地表示,上海果然“三年大变样”。
欧勒·冯·伯斯特市长此行的另一使命是与上海市签订2011年至2012年合作备忘录。“上一次来上海还是三年前,当时世博园还是一片大工地,的确很难想象今天所看到的景象。”欧勒·冯·伯斯特向记者感慨地表示。“汉堡之家”是一座“密封”的房子,门窗紧闭,连观众参观工作人员都要先把外面第一道门关上后,再开启第二道门,这是为了切断与外界的“热交换”以节约能源。房子的外墙和玻璃都是三层的,能起到非常好的隔温效果。考虑到上海夏天阳光直射、天气炎热,“汉堡之家”的设计者把大玻璃窗安装在北面,南面房间只保留几个小窗,这些设计都最大限度地切断了热交换,以减少空调使用。
在伯斯特市长看来,“汉堡之家”或许还能给上海市民带来一些不一样的生活理念,“我看到大多数的上海建筑,窗都是向南的,但是从节能的角度来说,也许向北会更合适一些,‘汉堡之家’的窗户大部分是向北的”。
晨报提问:去年11月,我访问了位于汉堡港口新城的H2O大楼,也就是“汉堡之家”的母体建筑,这是一座办公与住宅合一的建筑,这是不是汉堡城市发展的一种趋势呢?
市长回答:港口新城未来将创造4万多个工作岗位,会有大批H2O大楼这样的办公与住宅合一的建筑。这其实也是出于环保方面的考虑,届时,由于大多数居民都无须借助交通工具就可以上下班,这将大大减少城市的碳排放。
杜塞尔多夫市长:6月-10月杜塞尔多夫馆每月都有精彩
9月份将再来上海庆祝馆日
晨报提问:杜塞尔多夫为什么会选择参加上海世博会?真的有这个必要为此花费数百万欧元吗?
市长回答:绝对有必要!我们参与上海世博会的预算为250万欧元,但这是一个向全世界推广我们的大好机会。同时,这笔投资对于中国战略来说,也是十分值得的。
虽然世博会刚过去一个月,可是杜塞尔多夫市长迪克·艾博思却已经到访上海两次。第一次是为城市最佳实践区的杜塞尔多夫馆揭幕,第二次则是参加德国国家馆日的庆典活动。“事实上,在9月份我应该还会再来上海一次……”在5月19日的德国国家馆日庆典现场,艾博思市长向本报记者透露:“那时在德国馆将举行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一周展示,而作为该州的首府,我们的杜塞尔多夫馆也将在9月21日迎来自己的馆日”。
晨报记者当天为市长带去了一份礼物——刊载有他题词的晨报德国馆日特刊,艾博思市长对此感到十分惊喜。“杜塞尔多夫案例的展示主题是‘顶级城市的体验’,其核心理念是经济发展与生活质量的和谐统一,为此,我们复制了杜塞尔多夫老城的一部分,将其从莱茵河边‘搬’到黄浦江畔。我们还计划从6月至10月每月举办一个主题日活动,展示杜塞尔多夫的文化、体育、音乐、建筑、生活方式等五个方面。”迪克·艾博思特意提醒记者,不要错过7月11日的体育主题日,“中国观众非常熟悉的德国乒乓球国手波尔届时也会来到世博园,与游客进行互动交流”。
弗莱堡市长:我们拥有欧洲最先进的太阳能研究机构
“绿色之都”想与中国谈“环保经”
在城市最佳实践区展示的50多座城市中,弗莱堡或许是最小的。不过身为弗莱堡的市长,迪特·萨洛蒙博士谈及自己的小城时,却是充满自豪,“让我们感到荣幸的是,作为一个20万人口的小城,弗莱堡能和一些国际大都市共同入选,介绍自己在城市发展方面的经验”。
身为以“绿色环保”为宗旨的德国绿党成员,迪特·萨洛蒙已经在弗莱堡担任了八年的市长,而在今年4月,他再次当选。这次,萨洛蒙市长打算借助上海世博会,把弗莱堡在环境经济行业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出口”到中国来。“我们弗莱堡是名副其实的绿色之都,我们不仅拥有欧洲最先进的太阳能研究机构,同时还有沃邦城区这样的经典城市改造案例。”
弗莱堡展区重点推荐的沃邦城区原来是法国占领军的兵营,现在则改造为一座拥有5000名居民的魅力城区,这里的许多建筑甚至达到增能的标准(能源生产大于自身能源消耗),同时太阳能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利用。“在沃邦城区中禁停机动车辆,而大部分居民都放弃了使用机动车。”
晨报提问:身为弗莱堡这座“绿色之都”的市长,不知道您对子女是不是有许多“绿色教育”心得呢?
市长回答:(笑)我女儿已经25岁了,在柏林,只要在弗莱堡长大的孩子,无论在哪里都会有深深的“绿色”印记。弗莱堡从30年前就提出“低碳城市”的概念,这里的年轻人也都非常重视节能与环保。顺便说一句,我家所在的公寓完成生态改造后,能耗比以前降低了三成。
柏林副市长率领庞大代表团开启柏林日
下回再来,希望能有直航到上海
虽然没有参与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展示,但是借着德国馆6月1日举行柏林日的机会,德国首都还是往上海派出了由第一副市长哈拉尔德·沃尔夫所率领的一支庞大代表团。“这应该是有史以来柏林派往上海最大的一支代表团了,我们的成员来自新能源、交通、水利和新兴工业等各个方面的30多家企业。”沃尔夫市长说。
不过他也透露了一点遗憾,柏林至今为止还没有开通到上海的直航航线,“我们这次是从巴黎转机的……希望下回能有直航。”好在随行的柏林旅游局CEO基克先生后来向记者补充了一点,即将投入使用的柏林新机场,一直在积极引入一条直飞上海的航线。
以“柏林未来之展望”为主题的柏林日活动从6月1日一直延续到6月5日。在此期间,世博会C片区的欧洲广场变身“柏林广场”,由来自柏林的艺术家们为观众献上一组丰富多彩的节目。
晨报提问:据说世博会主题馆之一的城市地球馆,其设计公司正是来自柏林?
市长回答:没错,他们是著名的柏林德立策划公司,曾参与过多届世博会的展览,这次来上海的代表团中也有他们的成员。事实上如果仔细看,在城市地球馆中也有柏林的印记,譬如序厅中有一段展现了11座城市的11位孩子的天真笑脸,其中的一张笑脸正是来自柏林,他就在上海男孩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