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各界人士:上海世博将载入历史永不落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1日 08:11  东方早报
各界人士:上海世博将载入历史永不落幕

上海世博会 赵佳峰 制图 新华社 图

  在上海世博会闭幕之际,许多国际组织官员、外国政要及各界人士高度评价上海世博会,称其为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做出重要贡献,上海世博将为世界所铭记。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一个巨大的成功。”国际展览局主席蓝峰昨晚在闭幕式上用中文说,这是中国的成功,上海的成功。他还说,这也是世博会事业的成功。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盛赞这次盛会是一件“非常卓越的历史盛事”。同日举行的高峰论坛上,他说,上海世博会给世界带来希望,让人们有信心来应对城市化时代日益涌现的挑战。

  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在同一场合说,上海世博会为接下来的各届世博会进一步壮大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上海成功地证明了世博会能提供一个核心场所,将各国民众凝聚到一起,为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做出积极的、建设性的贡献。

  人民日社论

  办博精神 永不落幕

  据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  首届以城市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闭幕了。
永不落幕的,是多元化的国际社会通过沟通寻求共识的不懈努力。永不落幕的,是深入人心的以低碳为标志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永不落幕的,还有海纳百川、和而不同的开放胸襟,锲而不舍、追求卓越的坚定信念,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办博精神。

  上海世博会是一个历史性事件

  【联合国副秘书长】

  上海世博提供诸多城市问题解决方案 

  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执行主任霍安·克洛斯昨日在世博高峰论坛上说,没什么能像上海世博会那样,提供如此多的近在咫尺的方案,以解决当下城市问题。上海世博首次设立城市最佳实践区,为城市规划提供了经验。 

  【立陶宛总统】

  企业家、艺术界及运动员因世博加强交流

  立陶宛总统格里包斯凯特说,上海世博会同北京奥运会一样让人“印象深刻”,证明了中国的“全面实力”和“巨大潜力”。世博会让相隔遥远的立中两国人民加强了解,促进了企业家、艺术界及运动员之间的交流。

  【拉脱维亚总统】

  看到了中国人的“技能和创造性”

  拉脱维亚总统扎特莱尔斯认为,上海世博会是一个难忘的和成功的盛会,“超出了自己的所有预想”。上海世博会展示了中国人的“技能和创造性”,展示出“杰出的组织能力和创新水平”,为将来举办世博会树立了标杆。     

  【法国馆总代表】

  上海世博会堪比1900年巴黎世博会

  世博会法国政府总代表若泽·弗雷什认为,上海世博会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1900年巴黎世博会对法国的意义,这届盛会反映了社会的转型与变迁,是中国向前迈进的一大步。“可以说,上海世博会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  

  【澳大利亚总督】

  未来几年人们将切实看到世博会好处

  澳大利亚总督布赖斯说,上海是21世纪创新时代的领跑者。她相信,上海世博会在促进国家之间合作与交流、拓展国家关系的未来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人们将在未来几年切实看到世博会带来的好处”。 

  【爱沙尼亚外长】

  世界目光投向亚洲和中国

  爱沙尼亚外长佩特表示,世博会首次在中国举行,让世界各国将目光投向亚洲和中国,并在此建立和加强跨国联系与合作。“世博会不仅让中国、也让世界受益。” 

  【大阪府日中友好协会副理事长】

  世博影像更令人震撼

  曾3次参观上海世博会的大阪府日中友好协会副理事长小田真弘说,40年前的大阪世博会很多场景的设计采用光技术,而上海世博会则利用现代通信、影像技术展现,优美的画面更令人震撼。 

  【印度新德里国家海事基金会】

  看到上海世博会想起印度“大壶节”

  印度新德里国家海事基金会主任巴斯卡尔说,世博会上攒动的人头让他想起印度“大壶节”时数百万人到圣河沐浴的场景,“但是上海世博会组织和运行得非常好,尤其与同期印度筹备英联邦运动会出现的很多问题形成对比。”

  说再见时,世博会留下“外交遗产” 

  外媒普遍认为,上海世博会是中国国力发展的产物,也是中国拓展公共外交、提升国家形象的有利契机。法新社的报道说,在“说再见”的时刻,上海世 博会留给世界的是一份宝贵的遗产,“6个月的文化和科技的展示,创纪录的参观人数和络绎不绝的外国政要,都反映了中国日益增长的综合国力。”

  美国《华盛顿邮报》刊文也称,盛大的世博园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世博会展示了一个现代化工业国家的崛起,成千上万的游客不顾酷暑和排队的辛苦,享受着与世界交流的契机。

  新加坡亚洲新闻频道报道引述美国馆负责人马丁的话称,“世博会是一次巨大的外交契机。”超过730万游客参观了美国馆,这一数字已超10年中前 往美国大使馆和5个驻华领事馆人数之和。“大多数普通的中国人并没有到过美国或接触普通的美国人,世博会却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

  日本《读卖新闻》指出,中国展开大规模的“世博外交”,以超越意识形态的世博主题为平台,外交更灵活、更多样。 “‘世博外交’达到了预期目的……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的快速发展、组织能力、热情友好以及中国人民了解世界的激情。”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说。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