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调查称95.5%的上海市民认为世博会举办成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1日 01:38  第一财经日报

  上海世博会最后一天的下午,在英国馆广场上,凯瑟琳毫无顾忌地一屁股坐了下去,叹了一声“好累”,然后就笑嘻嘻地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采访。

  喊累不是因为当天是闭幕日,作为英国驻沪总领事馆和英国馆的双料工作人员(英国馆项目新闻发言人),她从今年3月开始,就开始了紧张地工作,共事的伙伴超过200人。

  “明天开始,英国馆的人员可以放心休息了,不过英国驻沪总领事馆的人还不能,我们比他们忙得早,也比他们休息得晚。”凯瑟琳说得很委屈,不过,她又开心地炫耀起10月30日晚上,世博会举行的颁奖晚会上英国馆获得了“世博会奖”A类展馆设计奖。这个大奖让她觉得之前所有辛苦的付出都有了回报。

  经历184天精彩之后,上海世博会落下帷幕。昨天,整个世博园内弥漫着“圆满”与“离别”两种情绪。

  难说再见

  英国环境、食品及农村事务部部长斯佩尔曼(Spelman)女士昨天在英国馆闭馆仪式上亲手“摘下”了第一颗“种子”,这颗种子将被送到中国的一所学校。从11月1日开始,英国馆的亚克力杆将被逐一取下,送往学校、研究机构及同时拍卖一部分捐赠给慈善机构。这在凯瑟琳看来,有一点点舍不得,“不过,这也是它们最好的归宿。”

  相对于一部分展馆卖掉或者拆卸回本国,英国馆的“谢幕”方式显得更富创意。因为正如这个场馆的蒲公英形象一般,这些藏着种子的亚克力杆也像蒲公英的种子一般吹向天空,洒满中国的许多角落。

  正如斯佩尔曼女士所言:“相信我们今天的努力定会让中英两国之间的友谊之树继续开花结果。”而这个晚上,英国馆的员工们还会举办一场Party,主题是“Say Thank you,Say Goodbye”(道谢,道别)。

  与英国馆的内部告别略有不同,在世博会的第184天,新加坡馆选择了奏响“城市交响曲”来说再见,他们希望交响曲的最后乐章特别动听,在闭幕前为游客带来最好的参观体验。本报记者还看到,新加坡馆最近几天还在入口处立起一棵金色的许愿树,游客可以依次在许愿卡上写下自己对于未来美好生活以及对新加坡的美好期许,挂上树梢,共同祈愿梦想成真。

  这样的情景也出现在马德里案例馆,它的一面墙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告别的话,其中“不愿言别,只想再见”最让人动容。半年世博展期内,马德里案例馆的总参观人数超过了400万,而在世博会开幕之前马德里馆对客流的期望仅为200万。

  与告别分不开的,还有眼泪。当知道智利国家馆傍晚时已经不再接纳参观者进入的时候,智利馆工作人员刘书吟的一个智利同事就哭了。刘书吟还要坚强地站好最后一班岗。也许正因为这样,她还没任何世博要结束的感觉,但到晚上,她的胸牌和钥匙什么的都要上交。“都习惯了每天上班忙碌,就觉得还要继续工作,所以你告诉我说今晚上就结束了,我脑子始终感觉慢半拍,还没意识到这一点,或许到明天早上起来,就会哭了。”

  近8万名园区志愿者和上百万名城市志愿者,都将挥手告别,站到最后一班岗的一些志愿者已经制作好了告别的文字牌,“难舍世博,难说再见”成为这群小白菜和小蓝莓的最后心声。

  商业继续

  世博虽然是要告别,不过,总还有许多可以回味的记忆,而且很多故事还在延续。像英国馆,虽然把所有能送的都送出去了,但并不代表没有收获,相反收获很多。斯佩尔曼认为,“我们强调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价值,我们颠覆了中国游客对英国的理解。”具体而言,在很多人的记忆中,英国是一个工业大国,印象中的可能都是机械和厂房。

  “这一次大家看到的却是一个创意的英国,展示了他们的创意产业是如此的发达。”英国驻沪总领事馆莫娇认为这届世博会对英国、对中国乃至对世界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相比那些“无形的”收获,她更惊讶于一些“有形的”收获。比如,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居然有那么多中国公司愿意去英国投资。

  英国贸易投资总署(UKTI)对英投资中国区主管庞大维日前就对本报记者强调,在上海世博的半年期间,有120多家中国企业赴英国投资,远超过同期水平,最初的预期不过是50多个项目,而目前中国在英国投资的企业也不过400多家。11月初,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时将披露第一批企业名单,并有部分项目签约,这些企业所涉及的行业包括通讯、电子、软件、银行、创意产业等。

  “世博会提供了一个让英国加速认识中国企业、让中国企业加快步伐挺进欧洲的契机。”庞大维同时也表示,在中国企业大量赴英投资的同时,世博会英国馆的五大赞助企业,包括英国石油、巴克莱银行、阿斯利康、GKN集团、帝亚吉欧等也将加大在华的投资。所以,“虽然世博会结束了,但是UKTI同事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凯瑟琳也在设想着英国与中国的商贸关系要如何像世博期间这样持续繁荣下去。

  当然有这样收获的不单单是英国,西班牙的马德里也满载而归,该市率先与上海迈出了保障房合作的步伐——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与马德里市城镇规划和住房管理部门就社会保障住房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这份合作协议被马德里认为是此次参展上海世博会所取得的最大成就。与此同时,国内其他城市也在相继跟进,马德里与杭州也已经开始就保障房的合作进行频繁的接触与交流。

  经久流传

  对于上海、对于中国,世博会又意味着什么?

  复旦大学传媒与舆情调查中心(FMORC)于10月31日发布了最新出炉的“上海市民对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认知、态度及其评价” 大型舆情调查,结果显示,有72.6%的公众参观过世博园区,其中有74.9%的公众不止一次前往参观,平均参观次数为2.31次。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有66.4%的公众认为本次世博会“非常成功”,29.1%的受众认为“比较成功”,两者相加达到95.5%。还有67.7%的公众对本届世博会表示留恋,有78.9%的公众表示,如果有机会还愿意参观以后在世界其他国家举办的世博会。

  这些民意,或许还可以用温家宝总理在高峰论坛上发表演讲时的一句话形容:“一日观世博,胜读十年书。”走进世博的场馆,不仅饱览了各国的美丽景观和奇珍异宝,也领略了各国的灿烂文化和风土人情,这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受和震撼是电视和书本都无法比拟的。世博会也是各国综合国力的展示,在这里,既看到了别人的长处,又发现了自己的差距。

  而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更表示,上海世博会已经证明,世博会是21世纪变革的推动引擎,能有力地支持政府和国际组织自上而下贯彻政策的各种努力。“上海成功地证明了世博会能提供一个核心场所,将各国民众与全球机构凝聚到一起,本着和平、创意与团结的精神,为应对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做出积极的、建设性的贡献。”洛塞泰斯说道。

  面对盛会的落幕,上海乃至中国都整理收获的时候,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不忘提醒那些与世博结缘的国家和人民,“当你们准备收拾行程回国的时候,我希望你们能够继续把这个字眼传播到世界各地。”插图/苏益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