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工繁育中华鲟亮相世博园(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9日 16:49  新民晚报
人工繁育中华鲟亮相世博园(图)

世界自然基金会馆生命之球内共展示了13条中华鲟 本报记者 陈意俊 摄

  本报讯(记者 朱全弟)今天凌晨,从千里迢迢的湖北空运到上海的国宝中华鲟子二代入住“生命之球”,亮相世博园。

  中华鲟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是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已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了1.4亿年。科学界认为,与恐龙同一时期的中华鲟,在生物分类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研究鱼类演化的重要参照物,也对研究生物进化、地质、地貌、海侵、海退等地球变迁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被称为鱼类“活化石”。

  受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中华鲟野生资源急剧减少。据了解,“子二代”中华鲟的“祖父”为野生中华鲟,其“父亲”是人工繁殖产生的“子一代”中华鲟,“子一代”经过10多年的人工培育和繁殖,其后代便是“子二代”中华鲟。

  去年10月4日,世上第一尾全人工繁殖的中华鲟(子二代)在中华鲟研究所三峡坝区基地破膜而出,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2万余尾鲟苗相继诞生。“子二代”全人工繁殖成功,对中华鲟物种保护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于担忧中华鲟遭受灭顶之灾的人类来说,这标志着人类对于中华鲟保护取得重大技术突破,也意味着中华鲟全人工繁殖取得成功,更预示着通过人为手段可以保存这一物种。

  “子二代出不来,中华鲟就要灭绝,子二代出来了,中华鲟就有了希望。”科研人员告诉记者,“但是,全人工繁殖仅是保存这一物种,中华鲟未来的命运,仍取决于自然生存环境”。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