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摩天大楼被下了经济魔咒?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08日 10:08  金羊网-羊城晚报

  羊城晚报记者 李晓莉

  828米!

  没想到中东人对“8”这个数字,一如“老广”般喜欢———上周,举世瞩目的迪拜“哈利法塔”落成,典礼现场的大屏幕上骄傲地显示出“828米”。

  这个高度,赢了全世界,却输给了自己。

  从“迪拜塔”更名为“哈利法塔”,就已经说明了一切:若不是阿布扎比先后两次共250亿美元的资助,何来高塔的完工?于是,828米的高塔不得不冠上了阿联酋总统、阿布扎比酋长谢赫哈利法·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的名字,不得不被“哈利法塔”。

  重演摩天大楼的经济咒语———经济衰退往往发生在当时的世界第一高楼落成前后———巨债缠身,哈利法塔究竟是复兴的开始?还是衰落的标志?

  超豪华背后是惨淡

  哈利法塔是世界上首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座超过800米高度的建筑物,力压中国台北101大厦成为地球上最高的摩天大楼。

  从数字看,哈利法塔十分讲究:总高828米,最远处可以从95公里外看到;楼体超过160层,表面由大约2.8万块外层板组成,所用玻璃足以覆盖14座标准规格足球场;此外大楼配备有世界最快的电梯,最高时速达64公里;还建有全球最高的游泳池和清真寺。在庆典仪式上,哈利法塔在868盏大型闪光灯的点缀下、在最少50种全计算机控制的音响效果中以及1万组大型烟花表演的映衬里高调现身,全球近20亿观众在电视机前见证了这个历史性的一刻。

  奢华背后,却是另一串数字:“哈利法塔售价曾达14-20万美元/平方米,现在仅售7万美元/平方米,比最高时跌了一半还多;另外从投资的角度看还没有租户,一套房子业主需承担一年14万元人民币的物业费,”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沈骥如分析指出:“这么贵的房子现在有没有人住还是一个问题。”

  哈利法塔用高度征服世界,是迪拜最成功的炒作。“迪拜已经成功地吸引了关注度,不仅仅是中东的,还是全球的。”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分析认为,“迪拜是一个童话。早在1997年、1998年的时候,这个地方根本没有什么人知道。通过当时的亚洲金融危机,迪拜模式成功突围。而这次金融危机之后,迪拜一度还成为西方世界的救星,2009年9月的《哈佛商业评论》也极力吹捧迪拜自由港的经济模式,然而两个多月之后却爆发了巨债危机。”

  “哈利法塔只能拯救自己,却无法让整个迪拜房地产业起死回生。”迪拜一家地产公司的分析师尼克对媒体表示,“激动人心的开幕式仅具象征性意义,却无法对迪拜的经济提供真正的拉动力。”

  劳伦斯魔咒又应验

  随着哈利法塔曝光度越来越高,伴生的新闻却似乎越来越负面:下陷6厘米、遇风摆动、耗电堪比一座城市……至于如何为这栋大楼提供充足淡水、如何满足今后的用电需求、如何处置垃圾等,至今仍是问号。就如同迪拜人用哈利法塔来透支人类对高度的野心一样,摩天大楼似乎已经提前透支了人们的期许和自身价值。

  哈利法塔,似乎在不知不觉间又重蹈了摩天大楼的劳伦斯魔咒———1999年,德意志银行证券驻香港分析师安德鲁·劳伦斯(Andrew Lawrence)首度提出了“摩天大楼指数”(Skyscraper Index)即“劳伦斯魔咒”,因为他发现经济衰退或股市萧条往往都发生在新高楼落成的前后。这一惊人发现被称为“百年病态关联”:大厦建成,经济衰退!

  也许是巧合,自从有摩天大楼以来,劳伦斯魔咒就不断得到印证:美国纽约胜家大厦和大都会人寿大厦1907年前后落成,数百家中小银行倒闭,金融危机随即席卷全美;1913年伍尔沃斯大厦落成,美国经济出现收缩;1930年克莱斯勒大厦和1931年帝国大厦完工,其间纽约股市崩盘,一场大萧条从美国开始席卷全球;1973年纽约世界贸易中心、1974年芝加哥西尔斯大厦相继摘冠,“石油危机”不期而至,美元狂跌,全球经济再陷衰退;1997年吉隆坡双子塔楼取代了西尔斯大厦的最高纪录,亚洲发生金融危机;台北101大楼2000年至2001年建成,高科技泡沫破灭,全球股市狂泻。

  现在,终于轮到了哈利法塔与轰轰烈烈的全球金融危机。

  溯其源经济总荣衰

  “魔咒”根源何在?

  “宽松的货币政策及对经济过于乐观的估计,会鼓励投资兴建大型项目,建设世界第一高楼的冲动会被唤起。然而,当过度投资与投机心理形成的泡沫开始危及实体经济时,经济衰退,一个经济周期便会以摩天大楼的完工成为转折点。”中央电视台资深评论员刘戈如此评论。

  泡沫?是的,巨大的泡沫!

  摩天大楼建造热说明泡沫已经很大,而只要是泡沫,就总会破灭,一座座标志性的建筑代表了一次次繁荣的终结。当然危机过后繁荣还会再来,世界总是重复向前。

  前不久刚刚去世的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在他的一本书里写道:“我们做经济学家其实很‘容易’,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总是有一些人用他们的方式,替我们来标注经济周期的转折。”无论是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还是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抑或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都恰好有这类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高楼落成。这是因为在之前的五六年,往往处在经济周期的高点。那些有了财富的人们,那些被天上掉的馅饼砸到的人们,总是希望把自己的财富和荣耀,用一座高楼来凝固成一段历史,变成一个纪念碑。而所有的纪念碑,都是需要建筑过程的。当纪念碑建好的时候,往往经济周期的低谷又恰好到来。

  这也印证了一种极致的心理学现象:一个城市或地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经济高速发展之后,社会信心极度膨胀,对未来超级乐观,于是摩天大楼就成了这种自大情绪完美的选择和表达。超级摩天大楼的出现,也意味着这种自我的情绪达到了“超级”的程度。从策划到完成,摩天大楼普遍需时长达5-6年,而市场环境从繁荣进入萧条的景气循环,不可能在峰顶维持这么长的时间,于是,下一步便是泡沫的破灭,跌至谷底打回原形。

  到如今仍追高与快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则从另外一个角度阐释了这种现象:“‘劳伦斯魔咒’并不一定有科学根据,也许碰巧罢了,然而,又不纯粹是巧合。”他认为,从建筑本身来看,楼宇越来越高,体现着一种竞争的心态,“快”和“高”都是人们所追求的。林江指出:“而‘更高’的目的,在于吸引关注度。”作为地标的一种选择,“高”似乎成为人类共同的虚荣心———金融中心从出现开始,便与摩天大楼结下了缘分,“在最早摩天大楼基本都是银行,”林江指出,“门面越光鲜、楼越高,就体现这个银行实力越强,例如美银中心、中银大厦等。”由于人们无法直观地判断一个银行是否具有能力、而这点也正是银行需要向外界表达的,于是,“高”成为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之一。

  哈利法塔也不例外。828米的高度也跟迪拜要建立金融中心有关,林江指出:“有气势、又威风,中东借迪拜建造哈利法塔告诉世界,他们制造出了一个梦,这里将成为金融中心。”只可惜,迪拜世界吸引来的钱是热钱,热钱的风险就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哈利法塔还没有建好,迪拜世界的资金链便断裂了,欠债590亿美元,宣布推迟6个月还款,从而引发了迪拜巨债危机。

  “盖高楼的本来用意,是在一些土地资源比较紧缺的国家或者地方,向上延伸索要空间。”林江指出,例如纽约、香港、东京还有上海。可是,迪拜却不仅仅是土地的问题,高度的背后,已经超越了它的经济含义。比如低碳经济的压力,比如石化类能源的黯淡前景及广大的中东地区大量闲置资金的出路焦灼……

  从喜剧开始,哈利法塔的出现并不仅仅会成为悲剧的注脚。镶嵌在历史长河里,借助时间的消化和经济的再度发展,摩天大楼的最终结局都是一个城市的标志和骄傲,虽然道路是那么曲折那么痛苦。所以,明知道是一个魔咒,还是有更多的摩天大楼对“第一”跃跃欲试:阿联酋早已宣布,计划修建的一座大楼高约为1100米,相当于3座纽约克莱斯勒大厦叠加的高度……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