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日本“世博奶奶”:世博是面向国民的意识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01日 02:33  新京报
日本“世博奶奶”:世博是面向国民的意识改革

山田外美代(中)与丈夫及儿子的合影。受访者供图

  山田外美代 今年61岁,来自日本,被称为“世博奶奶”,自2005年爱知世博会开始,与中国馆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上海世博会,她已经参观过6次中国馆。她认为,对上海世博会来说,最重要的在于闭幕后其所推出的理念如何得到继承和实践。

  爱知世博会

  二胡演奏者体现中国活力

  新京报:你被称为“世博奶奶”,第一次参观中国馆是什么时候?

  山田外美代: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那是我第一次参观中国馆。此后我还参观过西班牙萨拉戈萨世博会以及现在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新京报:对爱知世博会中国馆,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山田外美代:爱知世博会时,中国馆的外壁是代表中国的红色,上面还雕刻着十二生肖。馆内上海世博会和北京奥运会的宣传台也很醒目。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每天演奏二胡的女演奏者们。她们的积极表演,再加上体现中国文化的壁画和陶器,让我感受到一个沉稳,但不断上升、充满活力的中国。

  新京报:2008年的萨拉戈萨世博会呢?

  山田外美代:当时的中国馆内满是“海宝”的形象,但除此之外,馆内的视频等宣传品向参观者传达的内容并不多。

  新京报:这是否影响了

  你对接下来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期待?

  山田外美代:没有。爱知世博会在2005年11月闭幕后,我就立即来到上海,那是我第一次到上海,此后五年间,我一共去了上海18次,每次都要去看一看世博会场馆的建设状况。

  新京报:也就是说你也见证了中国馆的建设过程。

  山田外美代:是的,可以说像我这样期待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日本人绝没有第二个。第一次到上海的时候,我激动得眼泪都快流下来了。此后5年,每次去上海,我都要去世博会建设地,把建设中的中国馆的样子拍下来。

  新京报:上海世博会开幕后,到现在你去过中国馆多少次?

  山田外美代:我每天大概上午9点15分入园参观,参观时间约为2小时到5小时。中国馆至今去过6次,10月份还想再去一次。

  上海世博会

  最喜欢中国省区馆

  新京报:对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你觉得与此前世博会的中国馆有什么不同?

  山田外美代:很多人都问我最喜欢哪一个馆,我每次都是同样的答案:中国省区馆。参观各省区馆,我不仅感受到中国的活力,也感受到中国为世界所瞩目的经济实力。此外,作为一个日本人,我还有一种特别的感觉,那就是感谢,感谢很多的中国文化传到了日本。我认为,未来社会必须在好好保存历史的前提上构建。

  新京报:同此前参观的世博会相比,你怎么评价此次上海世博会?

  山田外美代:上海世博会,我认为是一次面向中国国民的一次意识改革,那就是提高生活质量。我认为,最重要的还在于闭幕之后对上海世博会的评价,其所推出的理念如何得到继承和实践。

  新京报:能否透露一下你这次来上海看世博的花费?

  山田外美代:世博会期间租房的费用是490万日元,再加上18次来上海的交通费、我们一家三口在上海的生活费以及购买世博会商品的费用等,大概1100万日元(约合87.9万人民币)。

  本报记者 白飞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