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博舞台:嘉定文化名片活了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5日 07:49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徐敏 沈轶伦

  世博会公众参与馆的 “秀空间”里,江南丝竹伴奏下,嘉定竹刻艺人手执刻刀,在竹片上刻下山水、草木、人物,深深浅浅、凹凸有致,竹子仿佛有了新生命。观众们饶有兴致地询问“怎样欣赏竹刻?”“有哪些技法?”

  另一边,嘉定徐行草编唱起 “主角”。草编艺人巧手翻飞,不用多时,海宝图案的草包便精彩呈现。T台上,姑娘们头戴优雅的草编帽,脚穿时尚的草拖鞋翩然起舞……

  嘉定竹刻与徐行草编工艺,于近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盘一下嘉定的文化家底,远不止这些。区级首批非遗共17个项目的保护名录体系,还包含嘉定锡剧、江南丝竹、黄渡沪书、荷花灯舞等,其中3项入选“国家级”、10项入选“市级”非遗项目。

  “水软地灵、潭光塔影的嘉定,在区域文化建设中,如何激活传统文化,释放历史资源,使之‘古为今用’?这是嘉定区孜孜不倦探究的一项课题。”嘉定区委书记金建忠说。

  保护好文化遗产是第一步。嘉定竹刻系纯手工操作,制作耗时费神,经济效益低,竹刻艺人们一度纷纷转业,后继乏人。近几年,区里建起竹刻博物馆、教育基地,成立竹刻协会、名师工作室,原先“散兵游勇”的竹刻艺人们汇聚在一起,每月有固定的工资收入,消除了后顾之忧。名师各觅佳徒,建立起各自的竹刻团队,训练技艺,雕刻新作,在全国各地展出。在嘉定中小学,近年来有千余名学生接受了竹刻技艺培训。与此同时,《嘉定竹刻》专题片已拍摄完成,宣传丛书正在抓紧编写之中。徐行镇作为“草编文化”特色村,建立了草编协会、陈列室,草编名师工作室,还在镇中小学开设草编艺术专修课。学校不仅聘请老师教孩子们草编技艺,还开辟黄草种植基地,让学生了解原材料的来历,亲身体验播种、秋收,以及搓揉黄草手法。行之有效的保护举措,使嘉定的文化瑰宝得以代代相传、后继有人。

  文化遗产如何进一步激活?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艺术,是嘉定的一大探索。传统竹刻,融书、画、诗、文、印诸艺术为一体,如今又增添了舞之魅。区文化馆的工作人员,精心创作舞蹈 《竹·刻》,栩栩如生的舞蹈形象彰显了竹刻文化的魅力,在世博会展示中深受欢迎。同样,一支《草·编》舞蹈,生动演绎黄草仙子的传说;模特儿们的走秀,赋予草编饰物活生生的美感。在区里组织的社区文化展演月里,观众们感叹,原来民俗也可以这般优美、清新、时尚。区里大力挖掘本土文化特色,创编文艺作品,马陆的葡萄、华亭的新农村、安亭的汽车城和蓝印花布等,都被艺术化地展现在舞台上。

  嘉定“十二五”文化建设规划中,“古为今用”将是一个深度开掘的课题。思路已然清晰:州桥、西门两大历史街区的更新,要呼应街区的历史文化遗存、以民间、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主题,发展文化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南翔古镇和安亭老街,将用新的传播手段激活;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中国科举博物馆内古代科举考试景象,开展体验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开办“孔子文化讲坛”,吸引名家登台……“将休闲、娱乐和旅游融合在一起,提供‘慢生活’空间,让市民和游客如同置身开放的博物馆,在历史的荣耀和当代的动感中解读嘉定。”嘉定区长孙继伟如此描绘。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