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汉堡之家原型H2O屋探秘与零能耗实践之可能(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5日 20:59  新浪世博
汉堡之家原型H2O屋探秘与零能耗实践之可能(图)

汉堡之家原型H2O屋原型

  在世博园浦西片区的最佳城市实践区,搭建在黄浦江边的汉堡之家也被称为“被动之屋”,简洁的外观下包含着强大的功能,很多人为它的零能耗喝彩,关于如何把它准确可行地移植在上海乃至于全国的住宅之中,更是一直被探寻的问题。究竟是为展览而特制的不可实际使用的样板屋,还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在上海,已经被再三询问,答案似乎是可行却又有些模糊。幸而,在汉堡的易北河边,我们看到它的原型,一座已经投入使用的,名叫“水之屋”的房子。

  也是河边,也是黑色,简单实用的风格。设计师们说,很容易分辨,落地大窗的单元是商务用,外立面较封闭的是公寓。但是,每个单元都有至少一扇窗对着美丽的易北河。德国的房子很多是商住两用,把不同的诉求结合得很好,对能耗的需求可以互补。白天公司是能耗重点,晚上则是住宅,因而整个房子全天的耗能相对平衡。德国普通办公楼的标准能耗为360千瓦时每平方每年,黄金标准应小于100,但是水之屋仅有50,世博园中的汉堡之家则直接为0了。翻版比原型更进步的原因是窗户,汉堡之家的窗户完全不能开启使能耗降到了底点,这也是参观者为之争议的部分。在中国无法想象不开窗的生活,即使告诉你,不开窗室内的空气也一样新鲜,新风系统已经完全完成了换气工作,中国人还是无法改变千年以来的生活习惯。Ok,那就算能开窗吧,50千瓦时的能耗大家也可以接受,我们能把汉堡之家推广到中国了吗?

  似乎还是不能,气候事实上才是最主要的因素。汉堡的纬度类似我国的漠河,与上海天差地别。汉堡之家在世博园其实已经经过调整,由水之屋的坐南朝北改成了坐北朝南。这样解决了很大的问题。同时,对水之屋完全使用水源热泵的方案也进行了改变,汉堡之家使用了70%的地源热泵,30%的水源热泵。这样,至少不是一定要把被动屋放在江河湖海之滨了。这两项最主要的调整,令未来仿佛更明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还有一个问题,是汉堡的建筑根据市政府的规定,不得超过几座教堂的高度,差不多也就是不得超过20层的样子。而寸土寸金的上海,住宅动辄几十层,四五层的被动屋原型或翻版,是否还有可参考利用的可能。地源热泵的设置和利用,外立面的增加,能源输送的损耗,都是难以回避的问题。建筑师的回答是,还是有可行性的。地源热泵还是埋管350米,只是会多埋一些,以适应更多住户的需求。外立面可以相对提高封闭率,在设计中加强结构层和保温隔热层,尽量不要产生热链接的冷桥效应,加之由于住户增加,相应的,每户对应的能耗分摊数值也会降低。因此,虽然能耗总量确实会上升,但是不用很担心能耗数的平均值。设计水之屋和汉堡之家的这家施朋乐魏朔雷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事务所,正在规划设计一座在汉堡很少见的18层高层商住两用楼,所有我们的问题基本都可以解决。被动屋正在汉堡以惊人的速度推广和普及,光是施朋乐魏朔雷事务所,就设计和建造了多项获得金奖的建筑,如港口新城国际小学,把学校办公楼和住宅完美结合,用地紧凑合理,并在楼顶设计了别致的屋顶操场。还有建在湿地上的住宅小区,利用天然湿地上的河道潮汐造景并同时设置水源热泵,完成了环保和风景的和谐统一。

  至此,已经摈除了尽量多的不可能因素,汉堡之家在上海以及国内的推广实践之路还是面临最后的成本瓶颈,在德国已成产业链的各种设施,成本已然下降但都令此类环保屋的售价高于一般水准三成以上。起步总是艰难的,但是并非没有真的勇士和环保热心人。事实上,几乎所有知名大型房产公司都到过世博的汉堡之家,咨询被动屋的技术问题并寻求大规模建设的可行性。某个地方,或多或少利用了被动屋技术的工程已经动工,在降低住宅能耗的道路开始前行。低能耗设计是开端,零能耗甚至负能耗是理想,终有实现的一天。

登录名: 密码: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