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诸葛漪通 讯 员蔡慰历
傍晚时分阿联酋馆前,一个帅气小伙戴着墨镜、缓步上前,在广场里用指尖敲击键盘。没有配乐,没有多余的说明,悠扬的手风琴声感染了正在排队的游客,目光纷纷转向了他。不少人窃窃私语,很久没有听到手风琴的声音了。
他叫徐逸晨,来自控江中学,过完暑假就是高一新生了。去年,父亲在网上看到世博征集群众演出,就代他报名,没想到今年3月真的收到了录取通知。“像做梦一样,很兴奋。”昨天是徐逸晨在世博园区表演的最后一个阶段,到31日,他的演出就要全部结束了,“一开始有点紧张,以前都是站在舞台上表演。在世博园区拉琴,头一次离观众那么近。”琴声响起,走动的、四处张望的游客,都会情不自禁地停下来,还有人搬着板凳围拢他坐着,不需要语言,音乐表达了一切。
在朋友们都听流行音乐的时候,徐逸晨选择用手风琴来演奏纯音乐曲调。其实他会的乐器不只手风琴,还有电子琴、黑管、小提琴。城市广场艺术节负责人表示,手风琴的感染力最强,容易吹进听众的心里。徐逸晨是一个静不下来的人,小时候父亲为了让他 “静下来”,挑了一个可以压住他的乐器——手风琴。幼年的徐逸晨有点瘦,手风琴有点重。他还同时学了电子琴,这些年又陆续学了黑管、小提琴。一直不变的是,他喜欢走来走去,让音乐推着脚步前进。
月亮爬上树梢,17时、18时两场各二十分钟演出结束了,还有19时最后一场。几位游客坐下,在广场等待开始。徐逸晨摘下墨镜,提起手风琴,来首《西班牙斗牛士》,再来首《快乐的嗦》,接着俄罗斯的《爵士之歌》也不赖。他慢慢走向广场中央,几对恋人头靠着头,牵着手看着逸晨。手风琴的音符跳跃着,吸引了一圈又一圈的听众。
徐逸晨说,在世博演奏的曲子都是他最喜欢的调子,每次使用的琴,也是他最喜欢的琴。一次表演结束,一位琴童和家长特地上前询问他拉的是什么琴,这架电子式手风琴用键钮取代了以往的钢琴式键盘,造型与众不同。遇到知音人,让徐逸晨格外开心。他说,演奏好听的曲目,与大家分享快乐,连自己都会不自觉低头聆听。
回顾半个多月的演出,徐逸晨总是下午进园,到晚上八点半才能回家吃饭,“只看了几个不用排队的展馆。”至于高温天里还要在露天演出,他笑笑,“就是有点热,站得有点累。”徐逸晨的同学们还在紧张军训,大家约定31日前一定要进园听听他的琴声,体验微风轻抚的“青春手风琴”。
|
|
|